宿
咏物
写鸟
哲理
自然

赏析

这首《啄木诗》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袁淑所作,通过描绘一只名为啄木的山鸟,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理与寓意。首先,诗中的“南山有鸟,自名啄木”开篇即以一只山鸟自称为啄木,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其生活习性。接着,“饥则啄木,暮则巢宿”描述了啄木鸟的生活状态,既展现了其生存的自然法则,也暗喻了人类社会中遵循规律的重要性。“无干于人,唯志所欲”一句,进一步揭示了啄木鸟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啄木鸟不干涉人类事务,只随心所欲地生活,这不仅是对啄木鸟自由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们应保持内心自由、不受外物束缚的倡导。“性清者荣,性浊者辱”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清”与“浊”的不同结果,强调了个人品质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这里,“清”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纯洁的心灵,“浊”则代表了低俗的行为和污浊的思想。诗人以此告诫世人,应当追求内心的纯净与高尚,避免陷入世俗的诱惑与污浊之中。综上所述,《啄木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生物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学与道德教诲,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纯净与高尚,体现了袁淑作为文学大家的深邃思考与人文关怀。

袁淑

7首
袁湛侄。博涉多通,好属文,不为章句之学。为彭城王刘义康司徒祭酒。宋文帝元嘉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左卫率。太子刘劭将弑文帝,淑不从,被害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雨(其一)
清·孙原湘
一声清脆玉钩鸣,手整鸾钗笑出迎。是甚好风吹得至,如何微雨滑能行。花阴匝地都成障,云气漫天未定晴。可奈流莺衔不得,红栏的的绽朱樱。
赋得弱柳鸣秋蝉
隋末唐初·李世民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