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日
晓
烟
和
露
湿
秋
光
,
幽
鸟
声
声
在
翠
篁
。
世
事
又
随
明
日
别
,
菊
花
只
作
去
年
香
。
风
前
落
帽
人
千
古
,
云
外
惊
寒
雁
一
行
。
脱
木
萧
疏
砧
杵
急
,
倚
筇
无
语
到
斜
阳
。
写景秋日
咏物菊花
节日重阳
情感怀古
情感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宁静与寂寥之美。首联“晓烟和露湿秋光,幽鸟声声在翠篁”以清晨的烟雾和露水渲染出秋天的湿润与清新,幽鸟的啼鸣则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而“翠篁”一词则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的存在。颔联“世事又随明日别,菊花只作去年香”则由自然景象转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菊花的香气似乎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以及过往与未来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事更迭的深深思考。颈联“风前落帽人千古,云外惊寒雁一行”运用典故,借“风前落帽”的故事(据传东晋名士孟嘉在重阳节登高时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觉)和雁群南飞的景象,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风采与自然界的壮丽,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哲思。尾联“脱木萧疏砧杵急,倚筇无语到斜阳”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人影稀疏的画面,通过“脱木”(脱落的树木)和“砧杵”(捣衣石和棒槌,常用于秋季妇女捣衣准备过冬衣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秋日傍晚的凄清氛围,而“无语到斜阳”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沉思的情绪,使得整首诗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融入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猜您喜欢
和仲梁
金末元初·元好问
林影兼秋薄,云阴带晚凉。石潭鱼近藻,沙渚雁留霜。笑语无长路,登临岂异乡。一尊堪共醉,惜不是重阳。
秋日客中
元末明初·金涓
久客归来静闭门,秋风落叶自纷纷。夜来一煖做成雨,早起满溪流出云。山色祗宜閒里看,雁声那可客中闻。黄花开遍归无计,吟老秋光又几分。
八月十一日晨兴三首(其三)
宋·张耒
江上秋阴合,柯山晓雨来。貂裘欲辞箧,纨扇已生埃。落叶湿相藉,晚花寒未开。殷勤探黄菊,九日泛清杯。
兰州道上
清·孙循绂
极天秋雨四山昏,七月寒侵马上魂。仿佛江南残雪里,地垆松火键柴门。
和慎思秋日同文馆诗(其五)
宋·蔡肇
明时勤选擢,间设誉髦场。该学添三传,微能及九章。静无桃叶唱,清有菊花香。解我幽忧病,惟应赖杜康。
秋日道中寄丁星墅
清·李奉翰
乍见江枫叶已丹,偶然别绪上眉端。秋花小阁人欹枕,疏柳长堤我据鞍。雁影云随天际远,潮声风送晚来寒。未残丛菊还宜醉,好把新篇寄与看。
菊楼
宋·范成大
东篱秋色照疏芜,挽结高花不用扶。净洗西风尘土面,来看金碧万浮图。
满城风雨近重阳(其二)
清·戴梓
秋老中原草不芳,满城风雨近重阳。鸬鹚聚浴洲添水,蛱蝶潜飞径谢香。已办长吟酬令节,难将短褐受曦光。啼红殒赭萧萧树,吹送閒云卧草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