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
江
晓
发
轧
轧
鸣
柔
橹
,
行
行
感
暮
秋
。
晓
鸡
催
短
梦
,
残
月
在
孤
舟
。
炎
岳
云
中
出
,
碧
湖
天
外
流
。
一
声
南
去
雁
,
惆
怅
故
园
愁
。
写景
秋景
抒情
思乡
动物
大雁
节气
秋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李秉礼的《湘江晓发》描绘了清晨湘江上的景象,以轻柔的橹声开篇,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轧轧鸣柔橹"形象地展现了船夫摇橹的声音,"行行感暮秋"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秋季将尽的感慨。接着,"晓鸡催短梦"通过报晓的鸡鸣,暗示了诗人短暂的睡眠被打破,夜晚的梦境随之消散。"残月在孤舟"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感觉,以孤舟和残月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寂寥。"炎岳云中出,碧湖天外流"两句,通过描绘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湖水碧波荡漾,展现出湘江壮丽的自然景色,但又与诗人的离愁别绪形成对比。最后,"一声南去雁"以雁南飞的形象,寓言诗人自己即将远离故乡,"惆怅故园愁"直接抒发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离别的惆怅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画面优美,富有意境。
李秉礼
17首
李秉礼(1748-1830),字敬之,号耕云、松甫、韦庐,又号七松老人。祖籍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寄籍广西桂林。清代著名诗人。官刑部江苏司郎中。诰授中宪大夫,驰封光禄大夫,与父李宜民、子李宗瀚被称为“李氏三代红顶子”。有《韦庐诗》内集、外集。
猜您喜欢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子初全溪作
唐·李商隐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后雁字十九首(其八)
明末清初·王夫之
耻化顽仙羽,新宫待尔题。河山双划断,物论片言齐。脉望徒吞字,蟾蜍未映迷。寒陵劳坐卧,极目去踪低。
暮经零陵望愚溪怀柳司马
元末明初·蓝智
湘川入零陵,百里尽崖石。野旷生夕阴,山空澹秋色。缅怀柳河东,微宦曾远谪。才名一代雄,文藻万人杰。朝游愚溪水,莫返愚溪宅。斯人岂真愚,怅望天地窄。当时啸歌地,千古仰遗迹。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