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春天
写水
抒情
节日
无特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亭月夜宴集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雪景、竹林、吟诗、夜色、春霭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首句“东亭竹间月”,点明地点与时间,月光洒在竹林中的东亭上,为宴会增添了一抹神秘与宁静的色彩。接着“好是雪晴宵”,通过“好是”二字表达了对雪后晴朗夜晚的喜爱之情,暗示了宴会的环境优美且气氛宜人。“有客共来集,吟诗孤兴遥”两句,描绘了宾客们聚集一堂,共同吟诗的情景。这里的“孤兴遥”可能是指在月光下,诗人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或是在远方的山川湖海中寻找灵感,体现了宴会中既有集体的欢愉,也有个人的沉思。“夜华分远甸,春霭罩寒条”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背景。夜华指的是夜空中的星辰,它们仿佛将远处的田野照亮;春霭则是春天特有的轻柔雾气,笼罩在竹枝之上,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馨的景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喻了宴会中宾客们如同星辰般璀璨,彼此之间情感交融,和谐共处。最后,“更爱清徽冷,临流一雨挑”表达了诗人对宴会中清雅之美的喜爱。这里的“清徽”可能指的是琴声,而“冷”则暗示了音乐的高雅与深沉。宴会结束时,诗人似乎还沉浸在音乐的余音中,仿佛在水边轻轻拨动琴弦,享受着这场盛宴带来的美好回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月夜宴集的美丽画面,以及其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和人文情怀,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夜晚之中。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