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府
补
题
和
词
(
其
一
)
水
龙
吟
·
白
莲
前
湖
十
里
,
芙
蓉
到
门
,
皦
皦
明
如
练
。
波
光
云
映
,
芦
埼
鹭
下
,
宛
然
一
片
。
湘
葩
含
铅
,
青
房
滤
粉
,
素
珠
成
串
。
便
采
莲
红
女
,
绛
裙
千
褶
,
遮
叶
住
,
有
谁
见
。
只
为
社
中
人
散
。
倚
遥
空
、
削
成
难
辨
。
赤
栏
桥
子
,
无
端
愁
把
,
碧
天
遮
断
。
月
下
飞
香
,
霜
前
落
叶
,
容
华
将
变
。
但
秋
衣
未
制
,
剪
来
朵
朵
,
不
须
染
茜
。
写景
咏物
写花
秋节
写水
情感
抒情
赞美
写鸟
夏末秋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而美丽的湖景图。前湖十里,芙蓉盛开,洁白如练,波光粼粼,云影倒映,芦苇丛中白鹭翩翩,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莲花花瓣如铅般深沉,青色的莲房过滤出纯净的粉白,仿佛珍珠串连。采莲女子穿着红裙,折叠的裙褶遮掩在绿叶间,她们的美丽若隐若现。然而,随着夜晚的到来,湖上的赤栏小桥孤独地矗立,诗人感到寂寞,仿佛连桥也被愁绪所笼罩,被碧蓝天空遮挡。月光下,莲花散发香气,霜降前的落叶预示着季节的变迁,花容即将凋零。诗人感叹,虽然秋天已至,尚未制作秋衣,只需剪取这些白莲,无需染色,它们本身就是自然的瑰宝。整首诗以白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毛奇龄
401首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