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上
苏
邛
州
兼
呈
八
座
稽
首
仇
池
翁
,
归
住
小
有
天
。
葛
公
尚
远
孙
,
岣
嵝
丹
山
传
。
道
骨
亦
有
种
,
而
今
见
婵
嫣
。
大
小
茅
山
君
,
霞
襜
两
联
翩
。
弟
兄
对
谭
道
,
舌
本
风
雷
旋
。
嗟
哉
空
山
子
,
妄
意
身
飞
翾
。
忍
饥
啮
草
木
,
阅
岁
烹
汞
铅
。
岂
知
至
妙
门
,
端
在
玄
中
玄
。
知
公
夙
领
此
,
妙
契
遗
蹄
筌
。
神
凝
物
无
疵
,
合
侍
虚
皇
前
。
我
亦
山
泽
臞
,
会
了
区
中
缘
。
灭
没
望
仙
鞚
,
愿
言
执
风
鞭
。
相
将
丹
丘
上
,
一
笑
三
千
年
。
抒情
哲理
山水
怀古
赞美
友情
写山
读书
励志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尧弼所作,题为《寄上苏邛州兼呈八座》。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世间道法的探讨,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至善至美境界的心志。诗的开头“稽首仇池翁,归住小有天”展示了作者对某位隐居之士的敬仰,这位翁可能是作者心目中的高人或道法上的师承。紧接着,“葛公尚远孙,岣嵝丹山传”提到了葛洪这一道教祖师,暗示诗人对于道家修炼和仙道的向往。“道骨亦有种, 而今见婵嫣。大小茅山君,霞襜两联翩。”这几句表明了作者对于道法修持者的敬意,同时也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茅山间的超然生活和风采。“弟兄对谭道,舌本风雷旋。嗟哉空山子,妄意身飞翾。”这里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以及对于自由飞翔、超脱世俗羁绊的心向往。中间部分“忍饥啮草木,阅岁烹汞铅。岂知至妙门,端在玄中玄。”则写出了隐士们为了修炼道法所承受的艰辛,以及对最高境界——“至妙门”的追求。接下来的“知公夙领此,妙契遗蹄筌。神凝物无疵,合侍虚皇前。”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位修炼有成之士的敬仰和信服,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最后,“我亦山泽臞,会了区中缘。灭没望仙鞚,愿言执风鞭。”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对于仙道的追求,以及希望能够得到某种启示或指导的愿望。“相将丹丘上,一笑三千年。”这两句结尾则给人以超然物外、悠然自得之感,似乎所有世间恩怨和烦恼都在一笑之间烟消云散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