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
写花
写景
节日
重阳节
抒情
赞美
秋节
佳节
写物态

赏析

此诗描绘了陈永平表弟花园中花神变幻的奇妙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和谐之美。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花卉的变化描绘得生动形象。首句“浥露凌霜压众芳”,描绘了清晨露水与寒霜交织的景象,暗示着环境的清冷与纯净,为后续的花卉变化铺垫了背景。接着,“花神变幻两呈祥”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花神的神奇变化,预示着美好的兆头。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冰姿点绛邀新宠,粉额图黄改晚妆”等描述,具体展现了花朵颜色的变化过程。冰清玉洁的花朵在色彩上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从深红到浅黄,既保持了原有的高雅气质,又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变化不仅令人惊喜,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美好。“剪就绯衣逢上巳,筵开金屋宴重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花朵在特定节日中的盛装打扮,仿佛是为庆祝而特意装扮,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上巳节与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春暖花开与秋高气爽的美好时光,花朵的装扮与这些节日相呼应,更添了几分喜庆与吉祥。最后,“闲园乐事知多少,日日征歌进百觞”表达了对花园中日常生活的赞美与向往。无论是日常的欢声笑语,还是节日的庆祝活动,都充满了乐趣与欢愉。诗句以“日日征歌进百觞”收尾,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花园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花园中花卉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祝愿与向往的情感。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十六夜月
宋·刘黻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