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夜
鸣
榔
歌
天
上
白
榆
历
历
光
,
夜
深
倒
种
江
中
央
。
骚
人
散
发
歌
沧
浪
,
鸣
榔
一
啸
雄
风
长
。
河
转
漂
星
低
可
摘
,
寻
源
忽
忆
乘
槎
客
。
挥
手
高
攀
织
女
机
,
不
须
更
问
君
平
宅
。
丹
枫
红
蓼
怨
秋
容
,
秋
思
人
间
几
万
重
。
借
问
横
江
徒
梦
鹤
,
何
如
天
上
跨
茅
龙
。
茅
龙
缥
缈
入
空
飞
,
云
水
高
寒
冷
客
衣
。
自
有
明
霞
裁
玉
女
,
更
将
江
练
剪
湘
妃
。
仙
家
不
羡
人
间
乐
,
素
心
一
片
秋
寥
廓
。
厌
听
江
州
商
妇
弦
,
还
羞
河
畔
看
灵
鹊
。
已
知
去
住
本
随
缘
,
一
任
秋
江
淹
旅
泊
。
秋景
写景
抒情
秋思
仙家
咏物
写鸟
写风
赏析
这首《秋夜鸣榔歌》描绘了一幅秋夜江上,月光如银,渔舟唱晚的壮丽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意境。首句“天上白榆历历光”,以天上明亮的白榆树为引子,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夜深倒种江中央”一句,将视角转向江面,描绘了夜晚江面上的倒影,仿佛白榆树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骚人散发歌沧浪,鸣榔一啸雄风长”两句,通过描写一位散发的文人,在江边吟唱,伴随着敲击船板的声音,引出雄风长起的场景,既表现了文人的洒脱与豪情,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河转漂星低可摘,寻源忽忆乘槎客”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想象着河流中漂浮的星辰,仿佛可以伸手触及,同时联想到古代传说中的乘槎客,增加了故事性和浪漫色彩。“挥手高攀织女机,不须更问君平宅”两句,运用了牛郎织女和张良(字君平)的典故,表达了对爱情与智慧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某种逃避或超越。“丹枫红蓼怨秋容,秋思人间几万重”描绘了秋天的枫叶与蓼花,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借问横江徒梦鹤,何如天上跨茅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束缚的不满。“茅龙缥缈入空飞,云水高寒冷客衣”描绘了轻盈飘逸的茅龙在空中飞翔的景象,与云水相映,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自有明霞裁玉女,更将江练剪湘妃”通过比喻,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女性的纯洁与美好。“仙家不羡人间乐,素心一片秋寥廓”表达了诗人对仙家生活的向往,认为他们的心境纯净,不被世俗所累,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厌听江州商妇弦,还羞河畔看灵鹊”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模式的厌倦,以及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已知去住本随缘,一任秋江淹旅泊”最后两句,总结了全文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与顺应,即使身处异乡,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归属。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竹鹤图为医士仵思道题
明·管讷
此君风致极萧闲,合与胎仙共一班。千岁影迷苍雪里,九皋声在绿云间。平安莫谩传书去,径造休教报客还。挂向芝房无点俗,长年相对悦清颜。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