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
其
三
)
白
帝
司
秋
令
,
当
之
草
木
棼
。
但
知
成
委
折
,
那
复
辨
莸
薰
。
霜
杵
敲
寒
月
,
边
鸿
叫
夜
云
。
商
声
无
远
近
,
孤
客
不
堪
闻
。
秋景
抒情
节气
边塞
孤客思乡
写鸟
边鸿
写月
寒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深沉的秋意和淡淡的哀愁。首联“白帝司秋令,当之草木棼”,以白帝象征秋天的主宰,秋令一到,草木凋零,一片萧瑟之景。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白帝以生命,使季节的变化更加生动形象。颔联“但知成委折,那复辨莸薰”,进一步描绘了秋天万物凋零的景象。委折指的是草木枯萎,而莸薰则是指香草与臭草,这里用以比喻好坏、善恶,暗示在秋天的肃杀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难以分辨,暗含了世态炎凉的感慨。颈联“霜杵敲寒月,边鸿叫夜云”,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如霜月、寒月、边鸿、夜云,营造出一幅凄清的秋夜图。霜杵敲打在寒冷的月面上,边疆的鸿雁在夜晚的云层中哀鸣,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夜的冷寂,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商声无远近,孤客不堪闻”,点明了诗的主题。商声是古代五音之一,代表悲伤的情绪。无论是在远方还是近处,这悲凉的商声都让孤独的旅人难以承受。这句话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在外漂泊的孤独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猜您喜欢
庚戌秋分
宋·韩琦
淅淅风清叶未凋,秋分残景自萧条。禾头无耳时微旱,蚊嘴生花毒渐消。钱迸嫩苔陈阁静,字横宾雁楚天遥。西园宴集偏宜夜,坐看圆蟾过丽谯。
夜景
唐·韦庄
满庭松桂雨馀天,宋玉秋声韵蜀弦。乌兔不知多事世,星辰长似太平年。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捣暮烟。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
题江村风雨图
元末明初·刘基
日落千山风雨来,野昏林赤鸟飞回。风吹烟雾连天起,雨送雷霆入地回。龙母鲛绡云半湿,巫娥贝阙夜深开。暮寒燕子归华屋,愁绝馀花委碧苔。
初冬御园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塞狝依然往返为,明窗惟觉白驹驰。山高水落无多子,菊瘦松坚又一时。觅句寒郊虽自得,翻书温室雅相宜。灾民泽国常廑念,惭愧何方救垫危。
入关
唐·杜牧
东西南北数衢通,曾取江西径过东。今日更寻南去路,未秋应有北归鸿。
十八滩杂咏(其四)
明·霍与瑕
东海分龙种,来游第几遭。戈旗三百里,鳞甲一秋毫。日短川原寂,天寒水石高。白鸥如有约,雪羽振清皋。
吕丞相自天台寄示退老堂诗卷赋此二首(其二)
宋·汪藻
我公英爽笑臞仙,来占东南古洞天。几度倾身安社稷,一朝袖手向林泉。长劳海内簪缨望,小作山中杖屦缘。谩使吴儿生意气,凉台燠馆记他年。
晚阴不成
金·周昂
落日明西极,高云暗朔方。楼台分照耀,宇宙一苍茫。不借蛟龙便,虚成燕雀忙。何须遣雷怒,郁郁绕高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