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韩
氏
园
最
高
亭
三
年
瘴
雾
变
朱
颜
,
偶
款
柴
荆
欲
闭
关
。
祗
觉
山
川
皆
海
外
,
不
知
身
世
尚
人
间
。
秋
风
白
卷
寒
沙
起
,
落
日
红
依
估
舶
还
。
漫
拟
鱼
龙
终
变
化
,
九
重
高
可
许
跻
攀
?
山水
秋天
写景抒情
怀古抒情
哲理
写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姚莹在韩氏园最高亭上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考。首联“三年瘴雾变朱颜,偶款柴荆欲闭关”中,“三年瘴雾”暗示了诗人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生活或旅行,而“朱颜”则比喻其容颜的变化,或许是因岁月、环境或经历所致。“偶款柴荆欲闭关”则透露出诗人想要暂时隐退、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颔联“祗觉山川皆海外,不知身世尚人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世俗的感受。诗人似乎在说,眼前的山川景象让他感到仿佛置身于遥远的异国他乡,而自己的存在感却变得模糊,仿佛只是人间的一个过客。这种感觉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个人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颈联“秋风白卷寒沙起,落日红依估舶还”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略带凄凉的画面。秋风卷起的白沙与落日映照下的归航船只形成鲜明对比,既有自然界的动态美,也蕴含着时间流逝、生命轮回的哲理。尾联“漫拟鱼龙终变化,九重高可许跻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成长与变化的期待,以及对更高境界追求的渴望。“鱼龙终变化”源自中国古代神话,象征着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自我提升和转变。“九重高可许跻攀”则暗示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希望不断攀登,超越自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自我超越的独到见解,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哲学意味。
猜您喜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季允用韵各赋两章予亦再赋四首(其三)
宋·李壁
囊空那复冀赢馀,但有巍楼百尺俱。匣镜频开聊自玩,庭芜不扫欲何图。少缘多病辞欢伯,长更贪眠谢酪奴。生世所资能几许,一竿好在石鱼湖。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崇邱倚杵玉绳低,开锦风前百鸟啼。山体静存云幻动,马头东向雾迷西。溶溶澹带晨蟾影,??幽寻野鹿蹊。讵为盘游恣从兽,诘戎深意此中稽。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徐光岳至(其二)
明·庄昶
江门千古地,来往有南川。夫我何为者,相过亦此贤。水花无别趣,庭草有真传。活水亭前月,能留共老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