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咏物
柳树
听音
情感
禅意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禅寂院中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比游人匆匆与老僧闲适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首句“柳丝风飏马蹄轻”,以轻盈的柳丝随风飘扬,喻示着旅人的行踪轻快,仿佛春天的微风轻轻拂过,带给人愉悦的心情。接着,“又作长亭十里行”则点明了旅程的延续,暗示着诗人或许正行走在前往某个目的地的路上,每十里一长亭,既是旅途中的休息点,也象征着不断前行的过程。“争似老僧无一事,白云攲枕听莺声”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游人与老僧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自由、宁静的向往。老僧“无一事”,意味着他心中没有杂念,生活简单而纯粹;“白云攲枕听莺声”则描绘了一幅云朵轻柔地倚靠在枕头旁,倾听黄莺歌唱的画面,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禅意。这不仅展现了老僧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摆脱世俗烦恼、追求心灵平静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禅宗哲学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