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
寂
院
三
首
(
其
三
)
柳
丝
风
飏
马
蹄
轻
,
又
作
长
亭
十
里
行
。
争
似
老
僧
无
一
事
,
白
云
攲
枕
听
莺
声
。
写景抒情
咏物
柳树
听音
情感
禅意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禅寂院中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比游人匆匆与老僧闲适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首句“柳丝风飏马蹄轻”,以轻盈的柳丝随风飘扬,喻示着旅人的行踪轻快,仿佛春天的微风轻轻拂过,带给人愉悦的心情。接着,“又作长亭十里行”则点明了旅程的延续,暗示着诗人或许正行走在前往某个目的地的路上,每十里一长亭,既是旅途中的休息点,也象征着不断前行的过程。“争似老僧无一事,白云攲枕听莺声”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游人与老僧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自由、宁静的向往。老僧“无一事”,意味着他心中没有杂念,生活简单而纯粹;“白云攲枕听莺声”则描绘了一幅云朵轻柔地倚靠在枕头旁,倾听黄莺歌唱的画面,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禅意。这不仅展现了老僧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摆脱世俗烦恼、追求心灵平静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禅宗哲学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追代卢家人嘲堂内
唐·李商隐
道却横波字,人前莫谩羞。只应同楚水,长短入淮流。
秋夜僧舍闻猿
唐·崔涂
哀猿听未休,禅景夜方幽。暂得同僧静,那能免客愁。影摇云外树,声袅月中秋。曾向巴江宿,当时泪亦流。
柳枝词
元·吾丘衍
一径梨花过雨沾,日华浮动碧丝帘。前轩插遍垂杨柳,看舞春风又画檐。
幽寻
元·何中
意适可幽寻,天空晚气沈。鸥飞一川迥,花落五云深。庾子江南恨,琼奴柱下吟。野风吹我老,鸿雁有馀音。
晨起
清·高顺贞
晨起慵临镜,开窗曙色微。梦随啼鸟散,愁逐落花飞。时节看频换,行人尚未归。遥怜驿路柳,霏絮点征衣。
使还雄州曹使君夜会戏赠三首(其三)
宋·沈遘
粉面娇环红绣裙,主翁独遣劝佳宾。它时金谷重相遇,还许尊前问故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