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理
抒情
赞颂
怀古
亲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蔡邕的作品,名为《酸枣令刘熊碑诗(其二)》。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礼仪的尊崇。“有父子然后有君臣”一句,表达了儒家思想中重视家庭伦理与社会秩序的核心观念,即家庭关系是国家治理之本。"理财正辞"则强调了言论的正确性和财富管理的合理性,这两者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束帛戋戋”形象地描绘出古人祭祀时所使用的丝帛整齐有序,体现了对礼制的重视。"□梦刻像"中的"□"处应为某种物品或动作,这里未给出具体内容,但从上下文来看,或许与祭祀、画像相关。“鹤鸣一震”描绘了一声鹤鸣惊起的场景,可能象征着某种警醒或启示。“天临保汉”表达了上天保护汉朝的意愿,这里"汉"指的是西汉或东汉,不同解读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实生□勋”中的"□"处同样未给出具体内容,但从语境来看,可能与功绩、勋章等相关联。“明试赋授”则是对某种才艺或学问的考验和传授,这里体现了古代教育和选拔官的严谨性。“夷夏已亲”表达了中原文化与四方异族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定的友好关系。“嘉锡来抚”则可能是指某种庆典或安抚之举,"锡"在古代有赐予、赏赐的意思。“潜化如神”一句充满了超自然和神秘色彩,或许是在形容某种艺术或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其神伊何”则是对这种高超境界的赞叹和探究。最后,“录不伤人”表明了记载事迹时应避免伤害他人的初衷,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记载的责任感和伦理观念。总体来说,蔡邕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对于礼制、教育、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深刻理解,以及其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

蔡邕

11首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yǔ)(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遭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又迁侍中、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