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
怀古
赠言
赠友
神仙传说
山水田园
炼丹修仙
抒情写景

赏析

这首诗《游仙篇赠邓尊师》由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宋濂所作,描绘了一位追求仙道的修行者在宇宙间自由翱翔的景象。诗中的“真人契玄冲,翩翩泠风俱”开篇即以“真人”自比,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接着,“游行一气中,流耀周八区”描述了这位修行者在宇宙中自由游走,光芒普照四方的壮丽场景。“丹雀衔白环,来授宝秘图”则引入了神话元素,丹雀象征着吉祥与神秘,它带来宝图,暗示着修行者获得了一种指引或力量。接下来的“内感炎灵方,欲采三素腴”表明修行者内心感应到宇宙间的灵性力量,并渴望汲取这些力量以提升自我。“鍊成赤明液,郁华凝黍珠”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炼丹炼液,通过这种仪式化的过程,修行者试图将内在的精气神凝聚成更高级别的物质形态。而“苍龙为濯氛,上玄来辟非”则进一步渲染了修行的神圣与超越,苍龙象征着力量与纯洁,上玄则代表了更高层次的存在,帮助修行者清除障碍,开辟新路。最后,“将期学真侣,度之升紫虚”表达了修行者渴望与真正的仙人结伴,共同升入紫霄天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自知滞尘凡,何能应玄符”则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局限和对超越世俗的渴望。“颇闻琵琶峰,肉芝发琼荂。玉掌如婴儿,烈日暴不枯”描绘了修行者向往的仙境景象,琵琶峰上的肉芝生长出琼花,象征着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而“玉掌如婴儿,烈日暴不枯”则以婴儿般的玉掌比喻修行者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纯净与生命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仙道追求的热烈情感和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宋濂

180首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猜您喜欢

古诗为叶金吾寿
明末清初·屈大均
英雄日已老,颜色难长好。昔为张子房,今作商山皓。吾将终罗浮,服食惟朱草。何以被四肢,蝴蝶大如箕。小翅为下裳,大翅为上衣。何以作栖宿,十围笼兖竹。一节为一房,两节为一屋。何.....
次韵郑省仓(其一)
宋·方岳
买鱼聊复醉?船,万事从来付老天。欲办把茅无计可,不量吾力更筹边。
自笑
宋·陆游
三间茅屋寄沧浪,鸟出樊笼马脱缰。滟滟陂塘秧水满,阴阴门巷麦风凉。蔬盘旋采溪毛滑,篷艇新编露箬香。捐尽浮名方自喜,一生枉是伴人忙。
暂归村居漫成柬晦峰逸士二首(其二)
明·苏葵
车盖烟霞两路歧,低昂轻重至今疑。已无巢父凭谁会,除却图南到我知。高唱渔樵山落日,乱鸣鹤鹳雨添池。凭君莫道朱门贵,欲解簪缨换接䍦。
谷司仆田黄门诸公见过
明·高叔嗣
山林高士驾,鸡黍野人心。不避家贫馔,难忘岁暮寻。寒城云际拥,晴树雪中深。谁念平生意,幽栖独至今。
奉和子瞻内翰见赠长韵
宋·王诜
帝子相从玉斗边,洞箫忽断散非烟。平生未省山水窟,一朝身到心茫然。长安日远那复见,掘地宁知能及泉。几年漂泊汉江上,东流不舍悲长川。山重水远景无尽,翠幕金屏开目前。晴云幂幂晓.....
仰天坪
明·王思任
仙人闻说好楼居,此地梯天尺几余。小看人间波浪里,不知是水是游鱼。冷到心灰始沉闲,当眉一下莫生悭。凡胎热软多淫地,始信修行要雪山。
题萧都监所藏蓬莱望海图
明·谢肃
蓬莱岧峣沧海上,玉作楼台屹相向。共说神仙向此游,欲往从之隔弱流。弱流㴞滔三万里,极目蓬莱何处是。神仙有无良渺茫,若为写向丹青里。我家会稽山水乡,蓬莱秀出东海旁。碧桃千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