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点
易
娄
君
复
伏
羲
先
天
易
,
其
初
一
太
极
。
太
极
生
阴
阳
,
阴
阳
各
有
画
。
濂
溪
何
所
传
,
妙
得
于
太
极
。
极
上
作
一
圈
,
一
圈
只
是
白
。
伏
羲
已
为
赘
,
大
小
圈
更
十
。
不
知
果
何
意
,
多
是
祖
河
图
。
所
以
负
笭
者
,
敢
于
嗤
吾
徒
。
愿
与
易
相
忘
,
圈
点
画
皆
无
。
哲学
咏物
读书
悼亡送别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义山所作,名为《赠点易娄君复》。诗中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宇宙观念,即伏羲先天易的思想。伏羲是一位传说中的圣人,被认为是八卦的创造者。首句“伏羲先天易,其初一太极”表达了对宇宙起源的认识,即万物源于一个根本——太极。太极又生出阴阳,阴阳之间的转换和交织构成了万物的基本法则,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接下来的“阴阳各有画”指的是阴阳通过八卦来展现其变化,而“濂溪何所传,妙得于太极”中,濂溪可能是指某位道家的居所或修炼之地,其深奥的智慧和修为皆源自对太极的理解。“极上作一圈,一圈只是白”则描绘了一种宇宙图景,其中最高的境界以一个纯白的圆圈来象征,可能代表了至高无上的道或是宇宙的本原面貌。然而,“伏羲已为赘,大大小圈更十”表达了一种超越原始简单图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变化可能暗示着宇宙万物的繁衍与发展,但也带有一丝对过度复杂化的质疑。最后,“不知果何意,多是祖河图。所以负笭者,敢于嗤吾徒。愿与易相忘,圈点画皆无”则表现出诗人对于那些繁复的宇宙图解和哲学争辩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这些过于复杂的理论和图形可能已经背离了原始的道理。诗人希望能够超越这些纷争,与古代易学的纯粹精神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忘却世间纷扰的境界。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中国古代哲学和宇宙观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本质追求的态度。
王义山
188首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猜您喜欢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清涟寺观鱼叠旧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烟轻春雨后,暇值万几馀。载礼金光佛,因观青色鱼。生机盎翰墨,乐意映襟裾。怪底参军羡,还劳开士如。新题看㡧画,旧句读碑书。谩设重来约,犹今视昔欤。
园中书事二绝(其二)
宋·司马光
坐嗅白莲蕊,卧看青竹枝。闲斋不成寐,起读圣俞诗。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恭纪恩赐诗(其十七)赐银套杯六小大各异以礼乐射御书数字别之
明·严嵩
银质金书六字文,酌时随量浅深分。贵同玉瓒藏为宝,德比醇醪饮自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