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
野
雀
枌
榆
繁
羽
族
,
琐
细
无
定
名
。
所
谋
非
稻
粱
,
不
与
鸡
鹜
争
。
张
罗
始
何
日
,
遂
使
风
俗
成
。
机
发
尽
掩
覆
,
一
罗
歼
群
生
。
持
此
饮
啄
具
,
充
君
鼎
俎
烹
。
苦
惭
托
体
微
,
不
足
一
杯
羹
。
同
类
为
啾
啾
,
失
侣
长
哀
鸣
。
君
辍
筵
上
箸
,
请
听
檐
外
声
。
咏物
动物
情感
悼亡
写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田野中鸟雀的悲惨境遇。"枌榆繁羽族"写出了鸟儿众多,栖息在榆树和枣树之间。然而,它们"琐细无定名",没有特定的名字,暗示其平凡无奇。诗人感慨它们"所谋非稻粱,不与鸡鹜争",它们并不追求高位厚禄,只是自然地觅食,却因此遭到人类的捕杀。"张罗始何日,遂使风俗成",诗人质问何时开始人们设置了网罗,导致这种残酷的风俗形成。"机发尽掩覆,一罗歼群生",形象地描述了鸟儿们在罗网下无处可逃,大批死亡的场景。这些鸟儿的牺牲,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苦惭托体微,不足一杯羹",表达了鸟儿们对自己微小生命的无奈,认为自己连一顿饭都不足以填饱人的口腹。接下来,诗人借"同类为啾啾,失侣长哀鸣",描绘了鸟儿们失去同伴后的凄凉叫声,引发读者的同情。最后,诗人以"君辍筵上箸,请听檐外声"呼吁,希望听到这哀鸣的人能停止杀戮,哪怕只是暂时放下筷子,倾听那来自檐外的悲鸣,寓意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揭示了对生命尊重与自然法则的思考。
施闰章
103首
清初著名诗人。一字屺云,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