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边塞
抒情
思乡
亲情
历史写实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杨宾所作的《次韵酬周长卿(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的感慨。首联“省觐今朝塞北来,知心漫许出群才”,诗人以“省觐”自述,即回乡省亲之意,身处塞北,却能与知己相交,显现出他的人脉与才华。然而,“漫许”二字透露出一丝无奈,似乎在说,尽管如此,但心中仍有许多难以言喻的苦楚。颔联“老亲未得师三浙,小子空惭赋七哀”,诗人提到未能让年迈的双亲得到三浙地区的名师指点,而自己作为父亲,却因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感到愧疚。这里既有对教育的重视,也有对家庭责任的深刻反思。颈联“故国衣冠虽不改,边门鼓角定相催”,诗人感叹虽然国家的外在风貌没有改变,但边疆的战事和紧张局势却时刻提醒着人们,和平的不易与战争的残酷。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尾联“何当日下金鸡赦,作伴同行过誓台”,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希望有一天能够天下太平,金鸡报晓,象征着赦免与和平的到来。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家人一同前往誓台,象征着团聚与安宁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情厚意,又蕴含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