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韦
侍
御
赴
上
都
天
朝
辟
书
下
,
风
宪
取
才
难
。
更
谒
麒
麟
殿
,
重
簪
獬
豸
冠
。
月
明
湘
水
夜
,
霜
重
桂
林
寒
。
别
后
头
堪
白
,
时
时
镜
里
看
。
送别
离别
山水
译文
朝廷发布诏书选拔人才,公正执法的官员挑选不易。
再次拜谒象征吉祥的麒麟殿,重新戴上象征公正的獬豸冠。
明亮的月光照耀湘江之夜,桂林的秋霜更为寒冷。
离别后头发渐白,常常在镜子中看到岁月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谓的《送韦侍御赴上都》,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才能的高度评价。"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 这两句开篇便点出了诗人对韦侍御这位赴上都之人的才能给予极高的评价。"辟书"指皇帝颁布的诏书,而"风宪"则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这里用以形容取才之难,表明韦侍御能够在这样严格的选拔中脱颖而出,可见其才能非同小可。"更谒麒麟殿,重簪獬豸冠。"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韦侍御即将面临的荣耀和考验进行描绘。"麒麟"在中国传说中是一种瑞兽,出现时常象征吉祥,而这里的"麒麟殿"则可理解为皇宫中的某座宏伟建筑,这里意味着韦侍御将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官场进行活动。"獬豸冠"则是古代官员所戴的一种饰有獬豸图案的帽子,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这里提及重簪獬豸冠,暗示韦侍御将要承担更重要的职责。"月明湘水夜,霜重桂林寒。" 这两句转而描绘出送别之情和自然景物。"月明湘水夜"中的"湘水"常指古代楚地一带,这里与"月明"相结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寂寞的氛围。而"霜重桂林寒"则更强化了这种冷清感,通过对夜晚和霜冻景象的描绘,使人不禁联想到送别时难免的情感凄凉。"别后头堪白,时时镜里看。" 最后的两句诗,则是对韦侍御赴上都后自己将经历之事的一种预设和反思。"头堪白"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变迁,而"时时镜里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青春易逝、须臾老去的无奈感,通过对镜中容颜的频繁审视来强调这种感觉。总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韦侍御才能的赞赏,也流露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是一篇情真意切、语言优美的送别诗。
张谓
40首
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