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抒情
地点
春天
动物
情感
思乡
赞美

译文

大家都期待着探索鸡足山的美景,又有谁会吝惜策马前行的步伐。
广阔的天空洗尽了乌云和雨水,夕阳映照下半空中挂着彩虹。
屋檐下的群峰在眼前转动,窗外的树木因风低垂。
为了赏花,我们踏上遥远的小径,聆听鸟儿在林中歌唱,却迷失其中。
这里仿佛与尘世的喧嚣隔绝,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不明白樵夫的心意,为何他会在武陵溪边流连忘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游历图景。开篇“共许寻鸡足,谁能惜马蹄”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中微小事物的关注和珍惜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腻与深刻。接下来的“长空净云雨,斜日半虹霓”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天气万千的自然风光图。其中,“长空净云雨”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天空中云彩变幻之美的赞叹,而“斜日半虹霓”则展示了阳光与彩虹交织在阴霾中的奇异景象,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紧接着,“檐下千峰转,窗前万木低”两句,从室内望出去的视角,将山峦与树木的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更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情怀。“看花寻径远,听鸟入林迷”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漫游与感受。他不是简单地观赏花朵,而是通过观花来寻找更远的路径;也不是仅仅聆听鸟鸣,更是在鸟鸣声中体验一种迷离忘返的情境。“地与喧闻隔,人将物我齐”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和谐共存之感。这里,“地与喧闻隔”可能暗示着远离尘世的喧嚣,而“人将物我齐”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自然万物平等对待的心态。最后,“不知樵客意,何事武陵溪”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疑惑和好奇。这里的“樵客”通常指的是樵夫,即在山林中砍柴的人,而“不知樵客意”则是诗人对于樵夫在武陵溪这一特定地点活动原因的不解,反映出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旷神怡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深层次探究。

张谓

40首
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