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写景
动物
燕子
离别
秋节
情感中的思乡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吴师道的《燕子行》,描绘了燕子归来的场景与诗人对燕子的深情寄托。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清江朱楼相对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清澈的江水与朱红色的高楼相对映,展现出一种和谐与静谧之美。接着,“去年燕子双归来”一句,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巧妙地融入其中,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轮回。“东风吹高社雨歇,一日倏忽飞千回”两句,通过春风与雨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燕子在东风的吹拂下,或高或低地飞翔,展现了它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而“花飞烟散江冥冥,城郭参差满斜日”则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景色,花儿随风飘落,烟雾逐渐消散,江面显得更加深远,城市轮廓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错落有致。接下来,“无情游子去不还,短书寄汝秋风前”两句,诗人借燕子之口,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燕子虽能自由往返,但诗人却无法与游子相聚,只能通过简短的书信来表达思念。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绣帘不卷春色断,空梁泥堕琵琶弦”两句,通过描绘绣帘未卷、春色被切断以及空荡荡的屋梁上掉落的泥巴,琵琶弦的孤独,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这些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最后,“飞樯冉冉潇湘浦,春尽天涯路修阻”两句,将目光转向远方,描绘了船只在潇湘浦缓缓前行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而“一夜相思柳色深,独上楼头泪如雨”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强烈情感,夜深人静之时,独自登上高楼,泪水如雨般落下,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以及对自身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吴师道

133首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春暮过荥泽山下
清·陈以豫
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惜无好梦留春住,愧有閒云笑我忙。斜日渐描人影瘦,落花轻衬马蹄香。回头欲认停车处,谷口烟横暮色苍。
集孙子长草堂得园字
明·沈鍊
易遇双文玉,难逢一笑言。所嗟人似月,千里共黄昏。酌酒依金谷,题诗拟兔园。深欢不能别,翻觉重销魂。
送肖鹤陈邑侯五首(其三)
明·欧阳建
圭江南下水粼粼,荡涤冈州十载尘。墉隼自潜安用武,釜鱼翻活肯忘恩。霾云飞去山头露,皓月照来天骨真。千古循良应有传,翁乡之后更何人。
续感秋(其三)
清·童凤诏
翛然门巷昼常关,抱影空庐独往还。鹤唳三秋声转警,豹藏七日色逾斑。江山平远尘氛外,云雨荒唐朝暮间。闻道微霜初度处,蓼花芦叶落溪湾。
别燮玄圃后重寄
元·虞集
郭西山路有寒梅,想见临行首重回。夜听雨声知水长,满船明月几时开?
浣溪沙(其三)过新津里
清末近现代初·袁克文
燕子重窥旧巷门,帘栊一抹黯离痕,画楼不似昔年春。月暗香沈人去久,尘飞云散梦来频,何堪掩涕转归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