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槿
便
便
竿
咏物言志
抒情哲理
写景
自然
人生哲理
赞美
描述

赏析

这首宋朝诗人徐积所作的《劝君》诗,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通过描绘杨柳、水萍、山草、槿花、芦苇、汀沙、鸥鸟和钓鱼人等元素,展现了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变化的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的虚幻。首句“劝君莫折杨柳枝,枝无根本任风吹”,以杨柳枝比喻人生中的欲望和追求,指出它们如同没有根基的杨柳枝,容易被外界的诱惑和困难所动摇。接着,“劝君莫爱水中萍,萍随流水何时停”进一步强调了事物的瞬息万变,告诫人们不应沉溺于短暂的快乐或表面的浮华之中。“莫爱春风山上草,才到秋风便吹了”则以春草的盛衰为例,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其生灭更替的规律,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要做好面对变化的准备。最后,“更有篱边红槿花,朝来锦绣暮泥洼”通过槿花从早晨的灿烂到夜晚的凋零,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不似茅庵水上家,碧芦门径白汀沙”将茅庵水上人家与自然环境相比较,暗示了远离尘嚣、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比追求物质享受更为可取。而“两眼仅分鸥与鸦,口无巧语心无邪”则描绘了一位钓鱼人的生活状态,他与自然和谐共处,心无杂念,过着简单而真实的生活。“不但无邪兼寡欲,钓得一鱼心便足”强调了内心的纯净和平淡对于幸福的重要性,即使是一条小鱼也能满足他的心灵。最后,“渔衣便是岸头莎,钓竿自种篱边竹”以钓鱼人的衣物和工具为象征,表达了他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满足。综上所述,《劝君》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传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平静,而非外在的物质和虚荣。

徐积

738首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猜您喜欢

吴醉亭谓余懒慢如嵇康以诗规劝叠韵为报
清·陈以豫
一枝暂借此栖身,为爱园亭少俗尘。对客嵇康生性懒,去官陶令不嫌贫。君能知我应规我,才本低人敢傲人。且脱貂裘来换酒,主宾同醉玉壶春。
重赋三高(其三)
宋·周南
千金孰与此身多,惭愧君王用已过。乞得头颅江海去,一生辛苦几渔蓑。
不遮山楼
清·爱新觉罗·弘历
山楼虽迥不遮山,几点新红万绿间。奇破天悭欣始遇,寻常林壑拟从删。
再次前韵和治芗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背嵬之军顺昌帜,先声夺人畴不识。不数永嘉八面锋,合撰会昌一品集。天生橡笔擅高文,自织锦机精句律。大才从来难为用,心恻寒泉渫不食。徽之诗句上屏风,玉局恩知超荐汲。戴花尧叟生.....
松风
宋·徐瑞
屋山老髯龙,雪霜不能死。长身傲林壑,翠云屯万垒。夜半天风生,飒飒动窗几。秋江响怒潮,春空行急雨。须臾逗馀音,九霄笙鹤起。虚庭坐落月,欲去还复止。独恨世间人,无此天籁耳。
八声甘州·玉鳞口飞瀑
清末近现代初·梁启勋
是银河倒泻下天来,珠玉散缤纷。听泠泠激石,淙淙穿亢,溅洙飞尘。潇洒千年风雨,岩壑自生云。潭水沉松影,鳞甲惊人。夹道悬崖天窄,度小溪清浅,时见青蘋。喜深山昼永啼鸟倍相亲。问.....
同张赤涵游金山二首(其二)
明·李孙宸
早随老衲礼毗卢,还憩云房日未晡。僧饭每分施鸟粟,客床聊借落花铺。云归石洞龙时出,风过松林鹤自呼。閒汲中泠第一水,焚香煮茗课僧雏。
寄题黄岩张氏隐居
明·李本
天台佳气郁茏葱,中有留侯慕赤松。绕屋溪声长落水,对门云气悉成峰。果林秋熟猿将子,药圃春肥鹿长茸。幽讨莫辞行路远,穿云巳办竹枝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