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片
花
飞
减
却
春
一
片
花
飞
减
却
春
,
共
君
同
作
管
花
人
。
急
将
步
障
围
载
圃
,
莫
使
狂
风
近
四
邻
。
写景抒情
春天题材
咏物抒情
落花题材
怀友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花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思。首句“一片花飞减却春”,以“一片”花飞起始,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逐渐消散的画面。花的飘落,不仅意味着春天的流逝,也暗示着美好时光的短暂。这一句通过“减却春”三个字,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次句“共君同作管花人”,则转而表达了一种与春天共舞、与花共存的亲密感。这里的“君”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也可以是与诗人共享这份情感的另一位知音。诗人与春天、与花一同经历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深情厚谊。后两句“急将步障围载圃,莫使狂风近四邻”,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保护这份美好、珍惜眼前时光的渴望。通过“步障”和“载圃”的形象,诗人仿佛在构建一个小小的避风港,试图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尽可能长久地保存下来。同时,“莫使狂风近四邻”一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生活中各种破坏美好事物因素的一种隐喻,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身边的一切美好。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花落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虑。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宋诗特有的韵味和深度。
徐积
738首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猜您喜欢
过僧竹院
唐·周贺
一生爱竹自未有,每到此房归不能。高人留宿话禅后,寂寞雨堂空夜灯。
西江月(其二)
宋·晏几道
南苑垂鞭路冷,西楼把袂人稀。庭花犹有鬓边枝,且插残红自醉。画幕凉催燕去,香屏晓放云归。依前青枕梦回时,试问闲愁有几。
赠含珠
明·徐时进
银箭铜壶夜未央,薰风初入合欢床。怪来枕畔攲明月,自是君身有夜光。
重叠金(其八)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翠桐疏雨抛珠泪。泪珠抛雨疏桐翠。愁黛远山秋。秋山远黛愁。影娥窥绿井。井绿窥娥影。红蕙晚庭中。中庭晚蕙红。
朱新仲自韶州寄灵寿杖并诗次韵答之
宋·汪藻
苔渍岚侵几百秋,诗仙寄我海南州。携来应自滇池国,得处还因博望侯。吹烛会寻延阁老,挂钱肯学饮家流。杖兮莫便为龙去,扶取衰翁老故丘。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其一)
唐·杜甫
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忍断杯中物,秪看座右铭。不能随皂盖,自醉逐浮萍。
摸鱼儿·过天香楼,忆同崔格卿旧游,感而赋此
清·张惠言
镇三年、看花一度,人生几回朝暮。欢情容易愁中过,偏是愁人记取。花深处,是往日、分红瞥翠曾游路。旧时鸥鹭。若问我凄凉,酒徒一散,寂寞委黄土。百年事,休说重来非故,当时感慨何.....
伤春
宋末元初·黄庚
东皇别我太匆匆,急景相催鬓已翁。杜宇一声花结局,人生消得几春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