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写雪
秋天的景象
夜晚的景象
抒情的场景
送别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冷而静谧的冬日黄昏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物的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首句“惨惨黄昏天欲雪”,以“惨惨”二字开篇,渲染出黄昏时分天空即将降雪的阴郁气氛,给人一种压抑感。“欲雪”二字则预示着寒冷即将来临,为后续场景的展开埋下伏笔。接着,“萧萧淮浦人声绝”一句,通过“萧萧”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淮浦边的寂静,仿佛连人的声音都已消失在寒冷之中,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冷寂与孤独感。“风击寒云雁正鸣”中,“击”字生动地展现了风的力量,而“鸣”字则赋予了大雁生命,它们在寒冷的云层中发出的叫声,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回应,也象征着旅途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动物行为巧妙结合,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客眠孤棹灯方灭”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在夜幕降临之际,躺在小舟上,灯光熄灭,周围一片漆黑,只有远方的星辰相伴。这一句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孤独与寂寞,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归家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渗透,展现了冬日黄昏的凄美与旅人的孤独,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归宿的向往,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徐积

738首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猜您喜欢

天柱晴雪
明·陈桭
天柱巍峨霄汉间,四时飞雪不曾乾。淩空禅塔银为顶,承露仙茎玉作盘。影混晴云同洁白,色凝华月倚高寒。我来问俗过潜霍,几度前山揽辔看。
斋夜
明·汪礼约
南山有敝庐,蔓壑俯阶除。落叶喧筠径,明灯散竹书。野狐寒拜月,溪獭夜陈鱼。阒寂荒村事,幽奇念索居。
夜闻江上雨
明·陈仁锡
五更细雨动青璈,破晓都来一枕涛。树影新添息浪柳,惊涛分溅使星袍。雪山白拥云帆出,金殿光悬海日高。直到留云数蕉树,因风甘露醉葡萄。
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
宋·范仲淹
南阳风俗常苦耕,太守忧民敢不诚。今秋与冬数月旱,二麦无望愁编氓。龙遁云藏不肯起,荒祠巫鼓徒轰轰。昨宵天意骤回复,繁阴一布飘寒英。裁成片片尽六出,化工造物何其精。散乱狂飞若.....
雪屋焚香
明·吕渊
吟窝新结小崆峒,静爇名香趣不穷。四壁晴云生夜白,一星温火吐春红。水晶帘静诗魂爽,银叶炉深鼻观通。睡起只疑春色暮,满帘飞絮月朦胧。
宿青牛谷梁炼师仙居
唐·鲍溶
随云步入青牛谷,青牛道士留我宿。可怜夜久月中行,惟有坛边一枝竹。
玉京秋·晓月
清·杨芳灿
天宇碧。冰蜍又飞上,半规孤白。翠波不动,雯华疑裂。挂壁昏镫无焰,渐秋窗、凉影如雪。催行客。夜乌惊起,绕枝凄咽。冷浸星痕欲滴。点征衣、方诸泪湿。如许清辉,无因向、红楼人说。.....
天汉桥
宋·文同
风吹两岸菰蒲乾,日洒一汀凫鹜寒。夜深霜月照湖水,须上此桥凭画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