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顿
里
十
首
(
其
十
)
茶
租
催
未
得
,
菊
饵
服
还
能
。
行
古
时
人
笑
,
文
工
造
化
憎
。
贫
留
渔
艇
载
,
老
谢
鹤
书
征
。
谁
识
先
生
乐
,
悠
然
卧
枕
肱
。
写景抒情
咏物怀古
哲理性
山水田园
友情
忧民
秋节
悠然自得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临顿里十首》中的第十首,描绘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首句“茶租催未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忧虑,茶租的催缴尚未完成,显示出生活的艰辛。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通过“菊饵服还能”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服用菊花制成的食品以养生。“行古时人笑”一句,暗示诗人行为与众不同,可能会被一些人嘲笑,但他并不在乎,反而可能以此为乐。“文工造化憎”则表明诗人自认为他的文学才华超越常人,连自然界的造物者都似乎对他有所嫉妒。“贫留渔艇载”写出了诗人的清贫生活,即使贫穷,他仍能以一艘小舟为家,过着简朴的生活。“老谢鹤书征”则表达出诗人年老体衰,不再接受邀请和征召,更愿意享受宁静的生活。最后两句“谁识先生乐,悠然卧枕肱”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自得其乐,不求他人理解,只是悠然自得地躺在枕臂之上,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压力的坚韧,对自然与健康的追求,以及淡泊名利、享受简单生活的态度。
高启
921首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您喜欢
丰干寄怀戴天卿
明·李流芳
我昨过隆阜,问子人不识。见子因吾友,执手便相得。嗟我阅世多,老眼太青白。如子自不群,肝肠映颜色。我从齐云还,留连爱落石。僧厨爨无烟,溪边学闭息。须臾千村素,犹馀半岩黑。绝.....
和主师周自叙韵二首(其二)
明·陈繗
岁寒心事蚤相期,满耳清音只自知。花袅细风香起处,枕攲斜月梦惺时。乍惊波浪翻龙窟,却拟箫韶奏凤池。寄语茅山陶隐士,个中因甚日凄其。
次韵题周可翁清脩亭
元·陈镒
达人屏外慕,处静得自安。筑亭苍翠林,心境清且宽。凉风四面起,戛戛鸣琅玕。此时坐其下,快瀹双月团。我亦爱竹者,寄兴同萧闲。素交日已非,托尔盟岁寒。
赠王彦和检校还北平四首(其三)
明·苏伯衡
避地依先陇,闲居隔短墙。紫荆花下醉,白纻水边凉。午夜看华月,中流放野航。隐沦元自好,谁遣缀鹓行。
元方既次韵见寄又闻辞训导之职来归东崖故居乃再用前韵以贺之(其四)
明·宋讷
参苓不贮药笼中,老作人间自在翁。日昃芹宫辞簉鹭,天高榆塞羡归鸿。芒鞋翠湿巢松露,布袖香沾采藻风。村饮野吟农圃乐,与君从此四般同。
次曾元礼韵
宋·洪刍
卧龙山下阿兰若,漠漠烟城楚水西。肯共扶筇同散步,来寻负郭慰卑栖。曲肱睡稳门常掩,促膝谈深日已低。他日相过如卜昼,南窗就我共羹藜。
卧病少谷山中
明·郑善夫
伏枕东山晚,闭门黄叶幽。竹书遗问岁,蝉语易深秋。散地朋情见,明时家食羞。唯应习农圃,草野得淹留。
寄李圣与
宋·许景衡
李侯自是金闺客,奔走人间三十年。未信簿书能老我,何妨诗酒自陶然。江山满眼应相助,风月关心最可怜。解道清陂新过雨,也教别乘愧前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