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写景
春天
咏物
抒情
情感
植树
养花
颂德
劝善
哲思
省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草堂内草木生长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草木在阳光、露水与和风的滋养下,生机勃勃地生长着。诗中运用了“靡靡”、“膏露”、“惠风”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温暖与滋润,以及草木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的状态。“匪蒙阳和力,孰使微物荣”,这两句表达了万物生长离不开自然界的恩赐,强调了阳光、雨水、和风等自然因素对生命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即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中天驶景流,青节坐易盈”,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日月如梭,草木的生长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顶点。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但忧德泽违,岂惜憔悴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放弃自我修养,体现了高尚的人格追求。“愿言相蔓结,嗟彼春逝程”,诗人希望与他人共同成长,分享成长的喜悦,同时也感叹春天的短暂,寓意人生的美好时光稍纵即逝,应当珍惜。“寸心虽难报,拔去当复生”,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即使自己的努力难以回报大自然的恩赐,但仍然愿意继续成长,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草堂内草木的生长景象,寓含了对自然、生命、时间、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高启

921首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您喜欢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春夜谣
明·谢晋
花梢日堕房栊黑,蜡炉初烧画屏侧。翠鬟重整待归筵,嘶马无声桂花陌。嫦娥唤月出海宫,薄云碎帖鱼鳞红。徘徊徐下阶瑶立,下尽荼蘼阴转东。莺魂蝶梦芳丛底,飘荡春风一千里。重城漏断来.....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过笮桥道中龙祠小留
宋·陆游
江边龙庙何年作,白浪花中插朱阁。朝暾渐上宿雾收,春气已动晨霜薄。我来倚栏一怅然,芦花满空如柳绵。安得身为双白鹭,飞上滩头却飞去。
题薛献可新居次高仲贻韵
宋·林季仲
高居占得野塘横,竹径桃蹊取次成。宿霭半兼朱户湿,好山长傍晚窗明。风吹酒面春情渺,月落诗肠夜味清。今日主人归定否,试听枝上子规声。
问蝶(其二)
清·章甫
栩栩欲何之,寻春得意时。芳心浑是梦,物化漆园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