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景
抒情
怀古
记事
山水
情感
思乡
惜时
地点
尧峰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的《登尧峰》诗,描绘了诗人攀登尧峰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诗中以“已从■泉游,复向尧峰去”开篇,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接着,“尧峰眇何所,氓俗不知处”,表达了对未知山峰的探索欲和对远方世界的遐想。“披拂强追寻,疲苶窘凌遽”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与疲惫,但诗人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息喘倚茂松,济胜犯零露”,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力量与勇气。诗人在山间行走,感受到“积石拥近蹊,飞岚护遥树”的壮美景象,以及“仰观天宇垂,俯睨河流注”的宏大视野。然而,自然之美也触动了诗人内心的忧思,“石湖尚波澜,洞庭但烟雾”,仿佛在暗示人生的起伏不定与世事的变幻莫测。诗人感叹“游子多悲怀,触景增远慕”,在自然景观中,他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游子的孤独与对远方的向往。最后,“微迹既漂泊,流年复迟暮”,诗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旅程如同漂泊的微小痕迹,岁月流逝,时光不再。尽管“半生仅一来,百龄能几度”,但他依然选择继续前行,“回驾怅难淹,又复首前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登山诗。

戴良

310首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