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
山
高
巫
山
望
欲
极
,
神
女
出
何
迟
。
朝
暮
自
云
雨
,
君
王
徒
梦
思
。
魂
乘
林
树
合
,
心
著
峡
猿
悲
。
婉
娈
阳
台
夜
,
不
知
今
是
非
。
写景
怀古
山水
思乡
爱情
抒情
巫山
神女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巫山高》以巫山为背景,描绘了神女传说中的凄美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诗中通过“巫山望欲极”开篇,展现出对巫山美景的向往与追求,然而“神女出何迟”则暗示了等待的漫长与神女的神秘难测。“朝暮自云雨”一句,既描绘了巫山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象,也暗喻了神女与人间的隔阂与距离,以及她与君王之间无法跨越的情感障碍。“君王徒梦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无奈与空虚,表达了对美好却不可得的爱情的深深遗憾。接下来,“魂乘林树合,心著峡猿悲”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神女的灵魂与树木融为一体,心绪随着峡谷中哀鸣的猿猴而悲伤,形象地表现了神女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痛苦。最后,“婉娈阳台夜,不知今是非”以“阳台”这一典故,再次点明了神女与君王之间的故事,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样的爱情中,究竟何者为真,何者为假?整个诗句充满了对命运无常、情感纠葛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美好却难以实现的爱情的惋惜之情。综上所述,《巫山高》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曲对爱情、命运与人性的深沉咏叹,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中美好而不可得之物的深切感慨。
戴良
310首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