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

)

山水田园
怀古抒情
佳节
秋节
思乡
咏物
梅花
写景
情感
忧民
秋天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的《入贺万寿圣节(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归来的感慨与对君主的忠诚之情。首联“十载金门忆九重,归来再听紫宸钟”,诗人回忆过去十年在金门的岁月,心中怀念着京城的繁华与庄严,如今归来,再次听到紫宸殿的钟声,既感亲切又带有一丝沧桑。颔联“忧时转觉丹心苦,致主堪怜白发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以及自己为国事操劳而日渐衰老的感慨。诗人以“丹心”自喻,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即使面对艰难困苦也矢志不渝;同时,也流露出对君主的深切关怀,希望君主能体恤臣子的辛劳与疲惫。颈联“红日天边栽芍药,秋风江上任芙蓉”,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红日映照下的芍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秋风中的芙蓉,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坚韧。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尾联“梅花纸帐扁舟梦,半入罗浮四百峰”,以梅花、纸帐、扁舟、梦境和罗浮山为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意境。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纸帐与扁舟则代表了诗人的隐逸之志,而“半入罗浮四百峰”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可能寓含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君主、自然和理想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点绛唇(其十三)
宋·向子諲
今日重阳,强挼青蕊聊开宴。我家几甸。试上连辉观。忆着酺池,古塔烟霄半。愁心远。情随云乱。肠断江城雁。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杂诗四首(其二)
唐·张说
山闲苦积雨,木落悲时遽。赏心凡几人,良辰在何处?触石满堂侈,洒我终夕虑。客鸟怀主人,衔花未能去。剖珠贵分明,琢玉思坚贞。要君意如此,终始莫相轻。
多丽·七夕游莲荡作
宋·葛立方
破波光如镜,三翼轻舟。对雨馀、重岩叠嶂,何妨影堕清流。望芙蕖、渺然如海,张云锦、掩映汀洲。出水奇姿,凌波艳态,眼看□叶弄新秋。恍疑是、金沙池内,玉井认峰头。花深处,田田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