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
抒情
读书
惜时
思乡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在家中的宁静生活,充满了对读书和自然的热爱与追求。首联“独坐空斋日正长,一瓢一卷足徜徉”展现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独自坐在空荡的书房中,时间悠长,手中拿着一本书,悠闲自得。颔联“好书读罢精神爽,妙句吟来齿颊香”进一步强调了阅读的乐趣,读完好书后精神为之一振,吟诵美妙的诗句时,连口腔都留有香气,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精神愉悦。颈联“裘马翩翩何足羡,烟霞淡淡是吾乡”则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他不羡慕那些华丽的衣饰和骏马,而是更欣赏自然界的烟云和霞光,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家乡。尾联“世间万事终归尽,枉用机谋空断肠”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认为世间的种种纷扰最终都会消散,徒劳地使用计谋只会让人心力交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独到见解。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