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菊
正
得
西
方
气
,
来
开
篱
下
花
。
素
心
常
耐
冷
,
晚
节
本
无
瑕
。
质
傲
清
霜
色
,
香
含
秋
露
华
。
白
衣
何
处
去
,
载
酒
问
陶
家
。
写花
咏物
秋天
抒情
赞美
菊花
写景
情感
思乡
写心志
赏析
此诗《白菊》由清代诗人许廷鑅所作,通过对白菊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的品质与超凡脱俗的风姿。首句“正得西方气,来开篱下花”,以“西方气”点明白菊生长的时节,秋季的凉爽与宁静,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其生长的最佳时机。菊花在篱笆下绽放,既展现了其自然生长的状态,也暗示了其不畏世俗、独立自处的品格。接着,“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瑕”两句,进一步刻画了白菊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素净的心灵即使面对寒冷也能保持坚韧,晚节即晚年,指白菊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保持着纯洁无瑕的品质,象征着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坚守。“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则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凸显了白菊的高雅气质。清霜色指的是白菊在霜冻中依然保持的洁白,象征其不染尘埃的高洁;秋露华则是指白菊在秋日露水中散发的香气,表现其生命力的旺盛与芳香的持久。最后一句“白衣何处去,载酒问陶家”以问句形式收尾,引人遐想。白衣可能是指隐士或志趣高雅之人,他们或许已远离尘嚣,而诗人则通过“载酒问陶家”的举动,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白菊所代表的高洁品质的敬仰与追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菊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更蕴含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赞美与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