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诗
四
首
(
其
四
)
江
发
岷
山
阳
,
河
出
昆
崙
趾
。
渊
源
既
洪
深
,
浩
浩
并
众
水
。
东
流
至
渤
澥
,
曲
折
万
馀
里
。
经
山
无
重
数
,
过
郡
不
知
几
。
海
边
有
小
溪
,
近
出
海
山
里
。
未
能
数
里
间
,
已
接
潮
波
起
。
到
海
虽
则
同
,
难
与
江
河
比
。
写水
山水
描述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河发源、流经山谷、汇聚众水、东流入海的壮丽景象。开篇两句“江发岷山阳,河出昆崙趾”生动地勾勒出了江河的起点,分别从岷山和昆崙山脉奔涌而出。紧接着,“渊源既洪深,浩浩并众水”则形象地展示了江河宽广且深邃的特性,它们汇聚了无数小溪,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巨流。诗人随后描绘江河曲折的路径,“东流至渤澥,曲折万馀里”让读者感受到江水蜿蜒曲折、宛转千里的壮观。接着,“经山无重数,过郡不知几”则表明了江河所经过的山脉和郡县众多,但具体数量已难以计数。最后两句“海边有小溪,近出海山里”、“未能数里间,已接潮波起”描绘了一条小溪在海边的景象,它与江河相比虽小,但也迅速地融入了汹涌的潮水之中。末句“到海虽则同,难与江河比”则指出尽管小溪最终也汇入大海,但它与江河在气势和壮观上仍有所不及。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大自然中水流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从小到大的生命力和无穷变化的哲理。
王之望
220首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波光亭
宋·王庭圭
绕亭春水縠纹生,拍岸风微镜面平。日破浪花摇柱础,影浮山翠落檐楹。鱼跳莲叶东西动,月涌金盆表里明。夜久光凝收绿净,冷涵星汉逼人清。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汉江岸二首(其一)
宋·陈造
一自阳侯战雨师,枣畦桑陇但空陂。此君屹立如尊勇,依旧青青似昔时。
清溪松阴图
明·唐寅
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