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宿
写景
咏物
写夏
山水
田园
抒情
悠闲自在
动物
情感
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长夏景象,诗人王之望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心境。开篇“山居入长夏,草树绕我屋”,就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一个被大自然包围的隐逸生活。微风轻拂过草木,发出柔和的声音,如同音乐一般,“有声来肃肃”描写了这种声音带来的宁静感。葳蕤摇动的树影掩映在窗棂上,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百合开数花,孤芳更清淑”中的“百合”指的是多种多样的花朵,而非特指百合花,它们在这个山居中竞相绽放,每一朵都散发出独特而清新的香气。诗人卧在北窗下,午睡得很安稳,“我卧北窗下,午枕睡方足”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享受和满足。“挹此一襟凉,泠然若堪掬”,诗人通过轻拂衣襟感受到清凉,心中也跟着清澈起来,这种感觉让他感到十分惬意。接下来的“坐使万虑空,乐哉谢羁束”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无尽的快乐。诗人提到“有同颜氏子,坐忘遗耳目”,这里可能是在说与朋友共度时光,共同享受这份宁静,甚至连耳目的感知都被遗忘。"又如慧可师,安心得归宿"则是通过对佛学大师慧可的赞叹,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落日行庭前,披衣自扪腹”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漫步于庭院前的景象,他甚至不用衣物束缚自己的身体,只是随手拂开衣襟,享受着自然的气息。"閒扶旧僵石,细数新上竹"则表现出诗人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和欣赏,即使是老旧的石头,也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而新生的竹子也值得他细细品味。“小禽时下来,相鸣入丛簇”中,小鸟们开始归巢,与诗人共同享受这份宁静,它们在树林中互相呼唤着,进入密集的枝叶间。最后,“见我不惊飞,人禽两幽独”,即使是小鸟看到诗人也不感到惊讶,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情景,这种感觉让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感。

王之望

220首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