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悼亡
战争
地点
南京
抒情
情感
忧民
历史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必恒所作的《方正学先生祠》。诗中通过“烽烟一夕逼南畿”描绘了战争的紧迫与紧张氛围,紧接着“痛绝孤臣泪血挥”表达了对战乱中孤臣的深切同情。接下来的“十族可堪同蔓草,九重亦自愧麻衣”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和无辜者的悲惨命运。“金川燕子飞还出,玉垒龙孙去不归”则以燕子和龙孙的生死离别,象征着战争中生灵涂炭的惨状。最后,“祠宇高皇幸邻近,一抔钟阜共斜晖”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先贤的缅怀。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钓台
宋·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