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醉
墨
堂
,
为
桐
江
俞
子
中
赋
世
称
草
圣
惟
张
旭
,
气
在
神
先
从
所
欲
。
醉
来
捉
笔
走
风
雷
,
电
掣
长
云
夜
相
逐
。
健
于
大
野
战
蛟
龙
,
媚
似
轻
波
浴
鸿
鹄
。
由
唐
至
今
几
百
年
,
笔
法
竟
尔
失
其
传
。
芝
翁
乃
若
神
所
授
,
亦
以
醉
墨
题
堂
前
。
晴
丝
罥
空
王
逸
少
,
生
蛇
绊
树
黄
庭
坚
。
笔
法
不
必
问
高
闲
,
笔
势
不
必
询
怀
素
。
纵
横
迟
疾
心
自
知
,
曾
见
公
孙
大
娘
舞
。
书法艺术
怀古咏史
抒情写意
赞颂技巧
豪放风格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张昱的《题醉墨堂,为桐江俞子中赋》描绘了草书大家张旭的书法风采。诗中赞颂张旭草书如神人所授,醉态下挥毫,气势磅礴,仿佛醉酒时与风雷电掣共舞,笔力雄健,既有蛟龙搏击大野的力度,又有轻波荡漾中鸿鹄戏水的灵动。诗人感叹自张旭之后,笔法传承几近失传,而俞子中却能得其精髓,醉墨堂上题字,犹如王逸少的晴丝飘逸,黄庭坚的生蛇盘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中通过对比和引用,强调了个人对笔法和笔势的独特理解,认为真正的技艺在于书法家内心的自由掌控,如同公孙大娘舞剑,动作流畅自如,无拘无束。整首诗赞美了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和个性表达,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书法的高度敬仰和对醉墨堂主人技艺的认可。
张昱
1029首
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