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故
园
山
茶
为
人
所
折
山
花
昔
年
植
,
正
在
竹
亭
西
。
雨
露
频
长
养
,
岂
同
蒿
与
藜
。
廿
年
始
还
家
,
见
此
枝
犹
低
。
隔
岁
缀
芳
蕊
,
花
开
剪
成
缇
。
亭
今
已
撤
去
,
乱
石
甃
为
堤
。
复
此
与
花
别
,
梦
寐
不
能
迷
。
颇
闻
此
树
下
,
春
来
踏
成
蹊
。
衡
门
不
常
关
,
顽
童
皆
有
携
。
如
何
忍
攀
折
,
狼
籍
满
春
泥
。
遂
令
鸟
雀
至
,
月
夜
无
枝
栖
。
渊
明
问
来
使
,
草
木
入
诗
题
。
安
得
人
爱
惜
,
高
与
南
檐
齐
。
写花
怀古
抒情
哲理
春景
植物咏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山茶树被人为折断的感慨和忧虑。开篇以“山花昔年植”引入,点出山茶树的来历,接着“雨露频长养,岂同蒿与藜”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山茶树在雨露滋养下不同于普通的杂草,暗示其珍贵与独特。随后,“廿年始还家,见此枝犹低”则表达了诗人归家后对山茶树的深情凝视,虽历经二十年,但枝条依然低垂,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隔岁缀芳蕊,花开剪成缇”描绘了山茶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比喻为“剪成缇”,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花朵的鲜艳与娇美。然而好景不长,“亭今已撤去,乱石甃为堤”转折点出现,亭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乱石筑成的堤岸,暗示环境的变迁,也为山茶树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复此与花别,梦寐不能迷”表达了诗人与山茶树离别的哀伤,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忘怀。接下来,“颇闻此树下,春来踏成蹊”描述了山茶树下的热闹景象,春天到来时,人们纷纷前来踏青,留下了小径。然而,“衡门不常关,顽童皆有携”却揭示了问题所在,门前的小路因孩童的嬉戏而不时被打扰,甚至有人随意攀折山茶树。“如何忍攀折,狼籍满春泥”是对这种行为的强烈谴责,山茶花被随意践踏,满地狼藉,不仅破坏了自然之美,也伤害了诗人的心。最后,“遂令鸟雀至,月夜无枝栖”进一步描绘了山茶树被折后的凄凉景象,鸟儿无处栖息,月夜显得格外孤寂。诗人引用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对山茶树命运的同情,“安得人爱惜,高与南檐齐”则是诗人对人们能够珍惜自然、爱护生命的一种呼唤,希望人们能像对待南檐一样,给予山茶树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左传》引周谚
先秦·无名氏
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