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动物
怀古
抒情
秋节
秋天的景物
写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九月霜寒的季节里,一位猎人在山隈处狩猎的情景。首句“九月清霜杀草莱”以清霜点明时节,渲染出一片肃杀之气,预示着万物凋零的景象。接着,“谁人出猎傍山隈”则引入了人物,一个猎人正在靠近山隈的地方进行狩猎活动。“一声高向林边起,大翮翻从云外来”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猎人的呼鹰声,声音高亢,仿佛从远处的云层中传来,极具画面感。这里不仅展现了呼鹰的场景,也暗示了猎鹰的矫健与自由。“秪为恋恩飞不去,岂因求食唤将回”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猎鹰与猎人的关系,表现了猎鹰对主人的忠诚与依恋,同时也反映了猎人对猎鹰的信任与尊重。猎鹰并非因为食物的呼唤而返回,而是出于对主人的深厚情感不愿离去。最后,“当年亦有荆州牧,曾筑秋风百尺台”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将故事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中,暗含着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与敬仰。荆州牧是古代的官职,此处借指有作为的领导者,他们曾建造过百尺高的秋风台,象征着功业与豪情。这样的结尾,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又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整体而言,这首《闻呼鹰》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野趣和人文情怀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敬仰。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