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春天
兰花
菊花题材
惜时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萧园中偶然题咏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景物的生动与情感的交融。首句“不论兰菊有分身”,以“不论”二字开篇,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超然态度,仿佛兰花与菊花不分彼此,共同构成了春天的美丽画卷。这里的“分身”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身体分离,而是指兰花与菊花各自独特的生命形态和精神气质,它们在诗人心中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次句“捻就东皇一面春”,“捻就”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以手指轻轻触摸、感受春天的过程,仿佛是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凝聚于手中,而“东皇”则是古代神话中的春神,这里借指春天本身。整句诗通过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如同神灵一般,令人向往与敬仰。第三句“看到晓霜随例尽”,转而描绘了清晨霜降的景象,虽然霜降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但在这里却并未带来寒冷与凋零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清新与宁静的美感。诗人通过“随例尽”这一表述,强调了霜降的自然规律性,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永恒存在,即使是在季节变换之时,也依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最后一句“寒香寸寸欲怜人”,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深怜爱之情。这里的“寒香”不仅指出了季节的特征,也象征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纯净。诗人通过“欲怜人”这一拟人化的表达,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感情相融合,传递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整句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生活美好情感的追求。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

猜您喜欢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戏邀道人观残花
宋·饶节
尚有残春已可怜,那堪宿雨夜溅溅。道人若有惜春意,赤脚来看也直钱。
早春喜宛平陈健夫枉顾沙亭村居(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怜予栖遁处,谷口四无邻。白鹭须孤往,青山少一人。弄书儿女小,为道岁时新。未有蠲愁物,凭君赋绝伦。
题韩伯时剪韭轩(其一)
元末明初·钱宰
西园春韭与阶平,留客西轩夜不扃。旧雨别来今雨至,早畦摘尽晚畦青。每怀海内皆兄弟,相对花前几醉醒。我亦爱君乔木好,嘤嘤黄鸟把杯听。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
金末元初·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行及白马寺捧留守相公康国韩公手翰且云名园例惜好花以俟同赏因成小诗(其一)
宋·文彦博
公书苦惜春光晚,柳絮榆钱扑面飞。惟说名园绝奇品,留花未发待翁归。
融轩
明·李坚(贞夫)
一室虽云小,中藏天下春。眼前皆物共,榻外亦吾邻。丽日风生煖,温泉脉自淳。笑渠失弓者,得计楚邦人。
次沈商卿见怀韵
宋·章甫
歌喉宛转变鸣禽,载酒曾同花下吟。寒潮不应宿渔浦,挑灯还忆夜深语。十载故人谁似君,便拟卜邻桑柘村。青钱未办归期远,满目春山空秀婉。有酒何须身后名,高轩未必如徒行。朝看桃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