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月
三
日
出
城
南
书
所
见
短
衣
出
郭
暑
风
清
,
衮
衮
西
山
晚
日
明
。
密
树
藏
村
疑
断
径
,
小
桥
分
市
识
荒
城
。
碧
涵
波
晕
随
鱼
没
,
白
隐
沙
痕
逐
马
生
。
到
眼
天
机
无
解
处
,
乱
鸦
欲
息
更
纵
横
。
写景
夏景
山水
地点
城市
景物
天机
物事
场景
农村生活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贡奎的《五月三日出城南书所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傍晚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短衣出郭暑风清”,开篇即点明了人物形象和季节特点。穿着短衣的诗人走出城郭,正值夏日,但微风拂面,带来一丝清凉,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衮衮西山晚日明”一句,通过动态的“衮衮”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缓缓下落的情景,同时“晚日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即将结束的宁静感。“密树藏村疑断径,小桥分市识荒城。”这两句进一步展开画面,密林中的村庄仿佛隐藏在浓密的树丛之中,难以辨认道路;而小桥连接着集市,穿过荒凉的城市,展现出一种既古老又充满生机的景象。“碧涵波晕随鱼没,白隐沙痕逐马生。”诗人观察细致,捕捉到了水面波纹随鱼儿消失的瞬间,以及沙滩上马蹄留下的痕迹,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最后,“到眼天机无解处,乱鸦欲息更纵横。”诗人感叹于眼前景象的复杂与不可解,仿佛是大自然的机巧与智慧。乱鸦归巢前的纵横飞翔,既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诗人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乡村傍晚景色的独特感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猜您喜欢
与太常典簿顾谨中题画二首(其二)
明·董纪
滕王高阁倚江浔,画栋珠帘岁月深。南浦西山晴复雨,后人朝暮几登临。
澄辉阁
宋·周锷
雄建俯空阔,下瞻霄汉浮。眼将云漠漠,心寄水悠悠。日暖鸟飞镜,月凉鱼弄钩。行期分此景,家在甬西头。
题绍兴焕文阁(其一)
宋·唐文若
山光水色借春妍,登尽参差下九天。共看玉泉香案吏,重来点检白云篇。
牛心山寺
明末清初·曹溶
右卫城东寺,香台积雁毛。一川融夏雪,众壑舞松涛。落照牛羊小,悬崖日月高。欲留谈胜谛,长剑愧粗豪。
题青岛海滨长卷四首(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吴妍因
分明瀛海涌瀛寰,绿树红楼错落间。借问此图谁绘得,小神仙写自家山。
浣溪沙(其二)阳羡上元
宋·陈克
桥北桥南新雨晴。柳边花底暮寒轻。万家灯火照溪明。凫舄差池官事了,木山彩错市人惊。街头酒贱唱歌声。
治平寺
明·周彦敬
金璧楼台倚碧虚,此中风景似匡庐。绛龙一去海云杳,玄鹤数声山雨馀。茶鼎烟寒僧落漠,法堂苔满客踟躇。荒塘何处寻前劫,静看浮沤幻影疏。
游弁山黄龙洞简赵仲光
元末明初·郯韶
石洞阴阴海气寒,绝厓千尺落奔湍。白翻飞燕空中见,黑入潜蛟地底蟠。陟险未穷双蜡屐,放形自笑一儒冠。十年来往青山路,依旧黄尘没马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