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冰
词
北
河
风
高
水
生
骨
,
玉
垒
银
桥
堆
几
尺
。
新
戍
云
中
千
骑
马
,
横
津
直
渡
无
行
迹
。
下
流
湍
悍
川
途
开
,
吹
笳
官
舫
从
南
来
。
帆
樯
山
齐
排
浪
进
,
牵
船
百
丈
声
如
雷
。
雪
深
没
髁
衣
露
肘
,
背
挽
头
低
风
塞
口
。
相
逢
羡
杀
顺
流
船
,
急
问
来
时
河
冻
否
。
溜
过
湖
宽
放
闸
平
,
长
年
稳
望
一
帆
轻
。
夜
深
侧
听
流
澌
响
,
琐
碎
玲
珑
渐
结
成
。
篙
滑
难
施
橹
枝
折
,
舟
人
霜
满
髭
须
白
。
发
鼓
催
船
唤
打
冰
,
冲
寒
十
指
西
风
裂
。
吁
嗟
河
伯
何
硁
硁
,
白
棓
如
雨
终
无
声
。
鱼
龙
潜
逃
科
斗
匿
,
殊
耐
鞭
杖
非
穷
民
。
官
舱
裘
酒
自
高
卧
,
只
话
篙
师
叉
手
坐
。
早
办
人
夫
候
治
装
,
明
日
推
车
冰
上
过
。
写景
边塞
情感
亲情
咏物
季节
冬天
人物
官船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诗人吴伟业的《打冰词》,描绘了北方冬季河流结冰时打冰工人的艰辛劳作场景。首句“北河风高水生骨”形象地写出河水冻结成冰的严酷环境,接着“玉垒银桥堆几尺”描绘出冰层之厚。诗中通过“新戍云中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展现了冰面的坚硬,连骑兵都无法通行。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船只在冰面上艰难前行的情景,“帆樯山齐排浪进,牵船百丈声如雷”,船只破冰而行,声音震耳。打冰工人的辛苦也体现在“雪深没踝衣露肘”和“背挽头低风塞口”的细节描写中。诗人对顺流而下的船只充满羡慕,询问冰冻情况,暗示了打冰工作的艰难。随后,“溜过湖宽放闸平”描绘了冰块顺流而下的场景,而“夜深侧听流澌响”则写出夜晚打冰人静听冰块撞击的细微声音,预示着冰块逐渐凝结。最后,诗人感叹河伯(黄河之神)的冷漠,打冰工人面对恶劣环境,只能“发鼓催船唤打冰”,手指冻裂,生活困苦。然而,官员们却在官舱中饮酒取暖,对比鲜明。整首诗以打冰工人的艰辛生活为背景,揭示了社会不公,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吴伟业
214首
别署鹿樵生、、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