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线搜索
熊孺登
唐
30首诗词
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生卒年:806—820
籍贯: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
- [唐] - 熊孺登江流如箭月如弓,行尽三湘数夜中。第一句“江流如箭月如弓,行尽三湘数夜中。”可以翻译为:江水滔滔如飞箭,月儿弯弯似金弓。我行尽三湘,夜夜奔波中。无那子规知向蜀,一声声似怨春风。第二句“无那子规知向蜀,一声声似怨春风。”可以翻译为:无奈子规鸟知我归蜀,声声悲鸣似在埋怨春风。
- [唐] - 熊孺登贱子守柴荆,谁人记姓名。我这个卑微的人守在简陋的柴门前,谁又能记住我的姓名呢?风云千骑降,草木一阳生。千骑如风卷云般降临,草木间显现出一片生机。礼异江河动,欢殊里巷惊。礼仪特殊,使得江河动容;欢庆的场面使里巷震惊。称觞容侍坐,看竹许同行。举杯欢庆我有幸侍奉身旁,同游竹林也被允许。遇觉沧溟浅,恩疑太岳轻。深深感到所遇到的如同沧海之浅,恩情之重却如泰山之轻。尽搜天地物,无谕此时情。天地间的所有美好事物都被我尽收眼底,但无以言表此时此刻的深情。
- [唐] - 熊孺登一年秪有今宵月,尽上江楼独病眠。今年只有今夜的月光,我独自一人来到江边的小楼上,却因为生病而只能躺着睡觉。寂寞竹窗闲不闭,夜深斜影到床前。孤独的竹窗四周没有关上,夜深人静时,竹窗斜出的影子会悄悄来到我的床前。
- [唐] - 熊孺登深树黄鹂晓一声,林西江上月犹明。第一句“深树黄鹂晓一声,林西江上月犹明。”可以翻译为:清晨时分,树丛里传来黄鹂的一声鸣叫,西边的树林与江面上还映着明亮的月光。野人早起无他事,贪绕沙泉看笋生。第二句“野人早起无他事,贪绕沙泉看笋生。”可以翻译为:一位村野之人早早起床,没有什么别的事可做,只是爱在沙溪边散步并欣赏新笋的生成。
- [唐] - 熊孺登汉家遗事今宵见,楚郭明灯几处张。深夜行歌声绝后,紫姑神下月苍苍。
- [唐] - 熊孺登征鞍欲上醉还留,南浦春生百草头。丞相新裁别离曲,声声飞出旧梁州。
- [唐] - 熊孺登旃檀刻像今犹少,白石镌经古未曾。归去更寻翻译寺,前山应遇雁门僧。
- [唐] - 熊孺登水自山阿绕坐来,珊瑚台上木绵开。流水从山间蜿蜒而来,绕过我的坐处,珊瑚台上木棉花盛开。欲知举目无情罚,一片花流酒一杯。想要知道抬眼所见的无情惩罚是什么吗?那是一片片落花随酒杯而流去。
- [唐] - 熊孺登若为相见还分散,翻觉浮云亦不闲。翻译:如果是为了相见却又分散开去,反而觉得天上的浮云也不肯停留下来。何处留师暂且住,家贫唯有坐中山。翻译:在哪里可以暂时留住老师呢?家中贫穷,只有山中的坐具(或指山中的环境)可以供养。
- [唐] - 熊孺登水生风熟布帆新,只见公程不见春。应被百花撩乱笑,比来天地一闲人。
- [唐] - 熊孺登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昼夜奔流不息的江水从遥远的地方汇聚而来,人们都欣赏着江水引来的各族人民的心。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如果要谈论巴峡让人感到忧愁的地方,那猿猴的叫声与波涛汹涌的水声,实际上也是一种悦耳动听的音乐。
- [唐] - 熊孺登武陵楼上春长早,甘子堂前花落迟。第一句“武陵楼上春日长而早到,甘子堂前的花朵落得慢。”可以翻译为:在武陵楼上,春天总是来得早,甘子堂前的花朵落得相对较慢。楚乐怪来声竞起,新歌尽是大夫词。第二句“楚地的音乐很奇怪,新歌曲全是大夫们所作的词。”可以翻译为:来自楚地的音乐旋律奇特动听,而那些新创作的歌曲全部都是文臣官员所写的歌词。
- [唐] - 熊孺登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无所与陈童子别,雪中辛苦远山来。
- [唐] - 熊孺登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 [唐] - 熊孺登一见清容惬素闻,有人传是紫阳君。来时玉女裁春服,剪破湘山几片云。
- [唐] - 熊孺登云身自在山山去,何处灵山不是归?云朵自由自在地在山间飘荡,无论哪座灵山不是它的归宿呢?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日落时分,寒林中的我投奔了古老的寺庙,雪花纷飞,覆盖了水田和我的衣衫。
- [唐] - 熊孺登能骑竹马辨西东,未省烟花暂不同。童年时,我能骑着竹马辨识东西的方向,那时候还不知道烟花的短暂和不同。第一早归春欲尽,庐山好看过湖风。春天即将结束,我早早地归来,庐山的风景比湖面的风更加好看。
- [唐] - 熊孺登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逍遥楼上雕龙字,便是羊公堕泪碑。
- [唐] - 熊孺登三月踏青能几日,百回添酒莫辞频。看君到卧杨花里,始觉春光为醉人。
- [唐] - 熊孺登诗句能生世界春,僧家更有姓汤人。诗句能像春风一样带来生机,有一位姓汤的僧人。况闻暗忆前朝事,知是修行第几身。更何况听说他还在暗地里回忆前朝的事情,不知他现在是修行到了第几重境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