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
鹿
送别
山水
抒情
历史怀古
城市景象
赞颂名胜

译文

诗词描绘了高风亮节的龙道公,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僧人。
曾经招提的地方已显得颓败,掩映在红尘之中。
千佛的辉煌已经沉沦,但仍有数间建筑依旧矗立。
寒灯下,纱笼上满是尘埃,雨中藓苔侵蚀了华戺。
这样的传承难道没有传承人吗?但过去的僧人又有谁能比得上他呢?
如果能在这里找到优秀的人才,将有助于扶植和发扬光大。
钱塘江畔有数十万家,青樾(可能是指树木)与城市相接。
善导(可能是指引导或者教授)应与和谐共处,新的教义或知识也令人欣喜。
曾听闻有神宵游的经历,但这与子夜相比又如何呢?
如果有妖术内部不和,那么正道(或指正确的道路)将会受到阻碍。
鼋鼍在汴河中浮游,龙马渡过江水。
道州复生还人间,虽暂居于此地,但依然聊以自娱。
青松矗立在湖边,枯叶飘散在荆杞之中。
在朝阳中看见渔夫和樵夫,在月夜中鹿和野猪也来此。
我们生活在盛世明时,恩泽深厚无比,令人感激不尽。
如果我辞官归隐,或许会向东归去,从此开始幽静的寻觅生活。

赏析

此诗《送贵草堂之武林千佛讲寺》由明代诗人溥洽所作,描绘了对友人前往武林千佛讲寺的送别之情与对寺院现状的感慨。首句“道公法中龙”以龙喻道公,赞扬其在佛法中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接着“高风凛僧史”进一步强调道公的高尚品德,如同僧史中的典范。以下几句“当年旧招提,颓落红尘里”,则表达了对昔日寺院辉煌不再的惋惜之情,暗示其被世俗尘埃所侵蚀。“千佛久沉辉,数间犹共峙”描述了寺院佛像的光辉虽已黯淡,但仍有几间建筑依然屹立不倒。接下来“寒灯耿纱笼,雨藓蚀华戺”通过寒灯与雨藓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与衰败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寺院的现状。“传之岂无人,往者竟谁似”表达了对后继无人、无法重现往日辉煌的感慨。随后“兹焉得良才,扶植将有以”则寄希望于未来能有贤才出现,拯救并振兴寺院。“钱塘十万家,青樾接城市”描绘了武林(杭州)的繁华景象,与寺院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善导应往谐,讲花喜新委”表达了对友人前往寺院传播佛法的期待与喜悦。“尝闻神宵游,子夜何足齿”可能暗含对友人夜间的游历或修行的赞赏。最后“妖术苟内讧,正涂嗟壅底”表达了对内部纷争的担忧,以及对正道受阻的遗憾。“鼋鼍浮汴宫,龙马渡江水”运用典故,象征着变革与新生。接下来“道州复生还,栖迟亦聊尔”可能指友人返回道州,暂时栖息,但内心仍怀有追求与理想。“青松入湖滨,焦叶散荆杞”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意着生命与希望的延续。最后“烟朝见渔樵,月夕来鹿豕”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与前文形成呼应。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寺院现状的感慨与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送郑产庄
宋·李之仪
酌君白玉杯,送君正黄梅。长安风沙眯人眼,君行暂诣黄金台。剧辛已老乐毅去,荆棘平地多龙媒。九重深沉四海远,快便谁许参云雷。黄金台高不易上,并州雄节几尘埃。当时勋业皎白日,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