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诗
(
其
二
)
蜻
蛚
鸣
阶
前
,
蟋
蟀
依
我
床
。
一
夕
不
成
寐
,
九
回
劳
枯
肠
。
孤
灯
壁
影
影
,
欲
灭
还
复
光
。
照
人
岂
无
心
,
焰
短
怯
夜
凉
。
披
衣
更
起
坐
,
发
兴
为
文
章
。
抒情
动物
夜晚
读书
怀旧
译文
“蜻蛚鸣阶前,蟋蟀依我床。”可以翻译为:“阶前蜻蜓鸣叫,蟋蟀却依偎在我的床下。”这句描绘了夜晚的场景,通过两种昆虫的动静来表现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
“一夕不成寐,九回劳枯肠。”意为:“整夜无法入睡,思绪萦绕,让人倍感疲倦。”这句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思考着心事,疲倦而难以平静。
“孤灯壁影影,欲灭还复光。”可以解释为:“一盏孤灯映照在墙壁上,灯光似乎要熄灭却又重新亮起。”这句通过描绘灯光的变化,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诗人的孤独。
“照人岂无心,焰短怯夜凉。”这句的意思是:“灯光照人并非无心之举,但火光微弱,让人感到夜晚的凉意。”这里通过灯光的“心”与“无心”,以及火光的强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披衣更起坐,发兴为文章。”可以翻译为:“我披上衣服起身坐起,激发起创作的灵感,开始写文章。”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夜不能寐的思考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开始动笔写文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诗人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首句“蜻蛚鸣阶前,蟋蟀依我床”,以昆虫的叫声作为背景,营造出夜晚宁静而又略带寂寞的氛围。蜻蛚(qīng tuò)和蟋蟀的鸣叫,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接着,“一夕不成寐,九回劳枯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安,一夜辗转反侧,思绪万千,仿佛枯肠难解的谜题。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内心的煎熬。“孤灯壁影影,欲灭还复光”描绘了一幅画面:在昏黄的灯光下,墙壁上的影子时隐时现,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这不仅表现了环境的简陋,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照人岂无心,焰短怯夜凉”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心理状态。虽然灯火照亮了周围,但诗人的心却因寒冷而感到畏惧。这里将外在的环境与内在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最后,“披衣更起坐,发兴为文章”展现了诗人在面对无法入睡的夜晚时,选择通过创作来排遣内心的苦闷。这一举动既是对自我情感的释放,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勇气和智慧。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两同心(其二)
宋·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