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诗
(
其
一
)
机
杼
早
倚
壁
,
促
织
更
相
劝
。
日
暮
起
传
烛
,
了
此
残
针
线
。
轻
风
穿
窗
棂
,
不
觉
一
声
叹
。
藁
砧
在
金
陵
,
歌
舞
谁
庭
院
。
愿
身
为
衾
裯
,
寒
至
君
自
恋
。
抒情
怀古
秋节
咏物
爱情
思念
冬天
感叹人生
译文
白话译文:织布机早就靠着墙摆放,织布的梭子在互相催促,似乎在鼓励着勤劳的织女。
白话译文:当太阳落山时,点燃蜡烛继续工作,为了完成这最后的针线活。
白话译文:轻柔的风穿过窗户的格子,不知不觉中发出一声叹息。
白话译文:丈夫在金陵(古代地名),而谁又在他的庭院里歌舞呢?
白话译文:我愿意成为一床被子或衣物,当你感到寒冷时,能够陪伴着你、让你自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描绘。首句“机杼早倚壁,促织更相劝”以织布机和蟋蟀的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陪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等待。接着,“日暮起传烛,了此残针线”,描述了女主人公在日落时分点亮蜡烛,继续未完成的针线活,既表现了她对生活的坚持,也隐含了对时光的无奈与珍惜。“轻风穿窗棂,不觉一声叹”,轻柔的风吹过窗户,触动了女主人公的心弦,不禁发出了一声叹息,将她的思绪带向远方的爱人。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微小变化,巧妙地传达了人物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藁砧在金陵,歌舞谁庭院”,“藁砧”是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这里指远在金陵的丈夫。女主人公想象着丈夫所在之地的繁华与热闹,反衬出自己孤身一人的寂寥,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最后,“愿身为衾裯,寒至君自恋”,女主人公渴望化身为被褥,当寒冷来临之时,让丈夫感受到她的温暖与关怀,以此表达对丈夫的深情与牵挂。这句话不仅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也体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对家庭与亲情的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情感抒发,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越女词五首(其四)
唐·李白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唐·王维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
辽城望月
隋末唐初·李世民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