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
北
平
闻
行
人
之
语
感
而
成
诗
四
首
(
其
四
)
几
回
人
起
乱
中
华
,
僭
赏
轻
颁
将
相
麻
。
示
俭
岩
宸
空
植
草
,
助
娇
上
苑
浪
移
花
。
当
年
翠
辇
三
山
路
,
此
日
毡
车
万
里
沙
。
自
古
国
亡
缘
女
祸
,
天
魔
直
舞
到
天
涯
。
怀古
历史
忧民
抒情
哲理
地点
北平
译文
多次发生叛乱扰乱中华大地,轻易地赏赐将相的官职和爵位。
显示节俭的宫殿中空空如也,只有野草生长,而在皇家园林中,过度地移植花朵。
当年皇帝的车驾曾走过三山之路,如今却只能以毡车行驶在万里黄沙之中。
自古以来国家的灭亡往往源于女子的祸乱,天魔的舞蹈一直舞到天涯海角。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宋讷所作的《客北平闻行人之语感而成诗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历史为背景,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女性角色在其中影响的深刻思考。首句“几回人起乱中华”,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历史上多次因人起事而引发的动乱,导致国家动荡不安。接着,“僭赏轻颁将相麻”一句,揭示了乱世中权贵们滥用职权,随意赏赐,甚至篡改法令,加剧了社会的不公与混乱。“示俭岩宸空植草,助娇上苑浪移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句“示俭岩宸空植草”意指皇家本应倡导节俭,却徒有其表,后句“助娇上苑浪移花”则讽刺了宫廷中过度的奢华与浪费,这些都成为了国家衰败的根源。“当年翠辇三山路,此日毡车万里沙”通过时空转换,将历史与现实相连,暗示了历史的轮回与相似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的弱点与历史的教训似乎总是在重演。最后,“自古国亡缘女祸,天魔直舞到天涯”总结了全诗的主旨,指出自古以来,国家的灭亡往往与女性的不当行为有关,这种观点虽带有性别偏见,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女性角色的复杂认知。同时,“天魔直舞到天涯”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仿佛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世间游荡,影响着每一个角落。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探讨了国家兴衰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角色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