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鸿
湿
山水田园
友情
写景抒情
写人
秋节
离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翁与自然界的亲密互动,以及他内心的平和与满足。首句“参苓不贮药笼中,老作人间自在翁”开篇即点出老翁与世无争、自在生活的主题。参苓,本是中药名,此处借指药物或治疗手段,暗示老翁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再依赖外物寻求安宁。“日昃芹宫辞簉鹭,天高榆塞羡归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老翁在自然中的日常活动。日昃,指太阳偏西,象征一天中较为宁静的时刻;芹宫,可能是指老翁居住的环境,或是他所从事的某种与自然相关的活动。簉鹭,鹭鸟群居,此处可能比喻老翁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天高榆塞,榆塞,古代边防要塞,这里用来形容广阔的天空和边远之地,表达老翁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这两句通过对比日间与夜晚、近处与远方的景象,展现了老翁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芒鞋翠湿巢松露,布袖香沾采藻风”则细致描绘了老翁在自然中的具体活动。芒鞋,草鞋,是古代农民常用的鞋子,这里象征着老翁与土地的亲近;翠湿巢松露,松树上凝结的露珠,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生机;布袖,布制的衣袖,香沾采藻风,则暗示老翁在采摘藻类时感受到的清新空气,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享受。最后,“村饮野吟农圃乐,与君从此四般同”表达了老翁与他人共享自然之乐的愿望。村饮,乡村的宴饮活动;野吟,野外的吟唱;农圃乐,农耕与园艺带来的乐趣。这四般乐事共同构成了老翁理想中的生活图景,与他人分享这份快乐,体现了他的乐观与豁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老翁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猜您喜欢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藤桥惜别(其三)
明·钟芳
云林气象异红尘,笑谑相忘意味真。不为松楸遂归愿,醉乡长作未醒人。
洪都和胡副郎赴召二首(其一)
明·夏良胜
脚根不避路,到处便为家。醉过十年梦,风抟一望沙。闲情诗入画,生意草方芽。长者须投辖,清清一味茶。
梧州杂诗(其六)
清·钱澄之
遽有苍梧幸,凄凉别小楼。喜无游宦橐,得上舍人舟。失伴声相识,饱帆夜未收。暗中勤借问,车驾在前头。
更漏子·送孙巨源
宋·苏轼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海东头,山尽处。自古空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约叔真(其二)
宋·华岳
厄堂有事留司马,凌阁无名问太宗。我且盘桓君且去,归斯千载约芙蓉。
满江红(其一)病中俞山甫教授访别,病起寄之
宋·辛弃疾
曲几蒲团,方丈里、君来问疾。更夜雨、匆匆别去,一杯南北。万事莫侵闲鬓发,百年正要佳眠食。最难忘、此语重殷勤,千金直。西崦路,东岩石。携手处,今陈迹。望重来犹有,旧盟如日。.....
寄精严谷堂老宿二十年欲访谷堂观笔法因循去未得偶逢水西客沉吟久之因寄此诗
宋·林亦之
隔浦娟娟古佛庐,几回欲去更踟躇。欲誇柳氏元和脚,要问隋僧智果书。见说交情多隽达,每惭识面尚生疏。山头红叶知无限,可许閒人暂寓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