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竹
为
二
陈
进
士
乃
尊
题
先
生
高
想
超
尘
俗
,
蒋
径
新
开
十
亩
园
。
期
与
此
君
同
节
操
,
每
寻
幽
处
避
嚣
喧
。
风
来
小
院
声
敲
玉
,
雨
过
前
山
翠
绕
轩
。
昨
夜
春
雷
耸
头
角
,
龙
孙
无
数
出
东
垣
。
写景
咏物
春天
抒情
励志
风
竹子
赞美
佳节
写山
译文
先生有着超凡脱俗的志向,新开辟了一片十亩大的园地。
期望能与这位君子有相同的节操,经常寻找幽静的地方来避开喧嚣。
风儿吹过小院,敲击着玉一般的声响,雨后前山环绕着翠绿的山峰。
昨夜春雷滚滚,仿佛龙的儿子们从东墙涌出无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远超脱世俗的先生,他开辟了十亩竹园,与竹子共同坚守着高洁的节操。诗中通过“期与此君同节操”一句,将人与竹子紧密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却能共守高洁品质的美好愿景。接着,“每寻幽处避嚣喧”则表达了在繁忙尘世中寻求宁静与清雅的愿望。“风来小院声敲玉,雨过前山翠绕轩”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竹园中的宁静与生机。风吹过竹林,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雨后,山色青翠,环绕着竹园,营造出一片清新脱俗的氛围。这种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最后,“昨夜春雷耸头角,龙孙无数出东垣”两句,以春雷作为引子,预示着新生的到来。春雷过后,竹笋(龙孙)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长变化,也暗喻了生命的力量与希望,以及新事物的诞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园景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高洁品质及生命力量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宁静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