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罗
竹
山
术
者
(
其
二
)
鱼
须
翠
碧
都
抛
却
,
重
糈
今
居
卜
隐
中
。
门
外
有
来
能
握
粟
,
为
渠
满
意
说
年
丰
。
写人
赠别
描述赞美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牟巘的作品,名为《赠罗竹山术者(其二)》。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沉表达。“鱼须翠碧都抛却”,这句诗中,“鱼须”指的是水中的藓草,形似鱼须,常用来比喻隐逸之士。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那些被抛弃在水中的藓草,用以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隐居求志的决心。“翠碧”则是形容藓草的颜色,更衬托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怀。整句诗不仅描绘了景象,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重糈今居卜隐中”,这里,“重糈”意指重回或再次入住,而“卜隐”则是古代占卜的一种方式,用以比喻诗人选择了隐逸的生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占卜这种超自然的手段寻找心灵的栖息。“门外有来能握粟”,这句中,“门外有来”意味着有人前来造访,而“能握粟”则是说这些来者能够理解或共鸣诗人隐逸的生活选择。“为渠满意说年丰”,在这里,“为渠”指的是为了那个能够理解自己的人,而“满意说年丰”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喜悦,希望通过对话来分享彼此对于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共同欣赏。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表现个人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与那些能够理解他的人分享了自己的心声。
牟巘
408首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您喜欢
赠屋西小陈秀才(其一)
宋末元初·戴表元
年少饥寒不足忧,笑谈有味自风流。等閒辍赠两兔颖,待看修成五凤楼。
赠马专城卧仙
明·成鹫
世人相见贵揖让,山僧不识背与向。城市纷纷事迎送,山僧不识轻与重。沉埋日久无道力,出门每被尊官斥。朝辞穗石不转头,暮宿莲峰未煖席。晨钟催起懒披衣,门外传呼来贵客。轻裘缓带光.....
喜迁莺·赠吴留村使君
明末清初·张夏
延陵公子。擅礼乐文章,鸡坛牛耳。花县穿车,琴堂弄笔,才子古来如此。经济况推高手,樽俎折冲千里。豪气在,有双龙知我,万金酬士。天赐。烦几度,遮道攀辕,民乐华胥里。酒引千觞,.....
答周行己相赠行己端慎太学诸生忌之
宋·李廌
佳人寓云端,饵霞服灵烟。举手谢时人,信尔非我缘。谁令山中瓢,酌此阛阓泉。舍尔芝兰芗,一染渐馀膻。铅黄强为容,孰竟谓子妍。眷焉反初素,此道自古然。
赠终南李道人
宋·张方平
神仙灵药自然功,五色光中一气通。借问参同相类法,何如相类即参同。
简赵子昂
宋末元初·牟巘
君维大雅姿,被服蔼兰荪。胸次综流略,本本又元元。手追七子作,凌厉气所吞。馀事到翰墨,藉甚声价喧。居然难自藏,珠玉走中原。四年郎省户,小滞当高鶱。肯来为多士,复除布春温。力.....
赠弹琴吕道士
元·杨弘道
蜗舍侵阛阓,兴居厌市声。灵宫有琴隐,一室若冰清。境静三尸伏,调孤一凤鸣。从今数来往,毋送亦毋迎。
送忠禅老诣径山请普觉住天宁万寿新刹
宋·李之仪
我初游丛林,得人如满月。细披云雾间,桂影若可掇。旋转二十年,相半分会别。暮途喜可掬,妙语等冰雪。告我第一义,光艳忽振发。老魔俱辟易,善类随击拂。是真万里足,一举安能辍。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