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
陵
衰
柳
昨
夜
微
霜
落
灞
桥
,
数
行
官
柳
正
萧
萧
。
听
莺
坐
处
空
残
叶
,
系
马
门
前
有
旧
条
。
色
借
青
娥
双
晚
黛
,
声
随
急
吹
度
寒
蜩
。
秦
山
送
别
那
堪
折
,
应
把
离
情
寄
玉
箫
。
写景
秋景
咏物
离别
抒情
赞美柳树
离情
送别
情感
离愁别绪
译文
译文:昨夜微霜落满了灞桥,几排官柳在风中正萧萧作响。
译文:我听见莺声坐在空荡荡的庭院中,看到系马门前的是以前的枝条。
译文:色彩借给青娥双眉晚妆的黛色,声音随着急促的吹奏穿过寒蝉的鸣叫。
译文:在秦山送别的时刻,我哪能经受得住离别的悲痛,应该将这份离情寄托在玉箫声中。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灞陵衰柳》描绘了一幅秋夜灞桥边的凄清景象。首句“昨夜微霜落灞桥”,点出时令已至深秋,微霜飘落在古老的桥梁上,渲染出一种冷寂的氛围。接着,“数行官柳正萧萧”描绘了官道旁的柳树在秋风中摇曳,枝叶稀疏,发出萧瑟之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听莺坐处空残叶”暗示了往日莺歌燕舞的热闹场景已不再,只剩下凋零的落叶陪伴诗人。“系马门前有旧条”则勾起对过往的回忆,门前的老柳见证了曾经的繁华与离别。“色借青蛾双晚黛”运用比喻,将柳叶比作女子的黛眉,晚秋的柳色如同女子双眉的黛色,增添了几分哀婉之美。“声随急吹度寒蜩”进一步描绘了秋风吹过,蝉鸣声断续,与柳叶的沙沙声交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最后两句“秦山送别那堪折,应把离情寄玉箫”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秦山送别的场景,感叹柳树尚能寄托离愁,而人却无法折柳相赠,只能将深深的离情寄托于悠扬的玉箫声中。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事如梦的感慨。
王恭
1328首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