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弟
不
敢
垂
双
泪
,
孤
怀
自
黯
然
。
恐
添
慈
母
念
,
那
免
病
妻
怜
。
书
札
从
人
寄
,
家
庭
赖
汝
贤
。
归
心
倘
可
遂
,
应
得
在
春
前
。
离别
思乡
亲情
情感
译文
因为某些原因,我虽然内心悲痛,却不敢垂泪,只能独自默默地承受这份悲伤。
我担心自己的悲伤会让慈母更加挂念,也害怕妻子因为我的病痛而感到担忧和怜悯。
我只能通过别人来传递书信,维持与家庭的联络。我深知在家庭中要依赖你(可能是指作者的儿子或者其他亲属)的贤德来维护家庭的稳定和秩序。
如果我有归乡的可能,那么应该会在春日之前回到家中。
赏析
这首诗名为《别弟》,是清代诗人陈学洙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弟弟分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对家人的牵挂。首句“不敢垂双泪”,点明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与悲伤,但又克制着不让泪水流下,表现了其坚强的一面。接着,“孤怀自黯然”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孤独和哀伤之情。“恐添慈母念,那免病妻怜。”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他担心自己的离去会增加母亲的思念,同时也会让生病的妻子感到更加痛苦。这种对家人的深深挂念,体现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和对亲人的关爱。“书札从人寄,家庭赖汝贤。”诗人通过他人传递书信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并期待弟弟能够成为家庭的支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这既是对弟弟的期许,也是对自己未能在场的弥补。最后,“归心倘可遂,应得在春前。”诗人表达了希望早日回到家人身边的愿望,期盼能在春天到来之前与家人团聚。这一句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蕴含着对当下离别的无奈与渴望重聚的心情。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之痛,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亲情的珍视。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