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
吟
澄
虚
榭
朗
散
幽
襟
,
景
入
新
秋
雅
称
心
。
摇
扇
暑
如
避
西
颢
,
登
舟
月
恰
出
东
林
。
遣
吟
细
字
浑
难
写
,
即
目
烟
波
耐
可
寻
。
傍
岸
刚
欣
芳
草
绿
,
王
孙
又
送
数
声
吟
。
写景 - 秋天
写水
抒情
景
情结合
秋天景色
遣兴
译文
在澄虚榭中,清朗的环境散发出幽静的气息,眼前的景色融入了新秋的雅致,正合我心意。
摇动扇子,仿佛可以避开炎热的暑气,而登上小船时,月亮恰好从东林升起。
吟咏诗句,细小的字迹难以书写,而眼前的烟波却值得去探寻。
靠近岸边时,我欣喜地看到芳草翠绿,王孙之才又以数声吟咏相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秋日之晨,在澄净的榭中,心境宁静,感受着新秋的雅致与清爽。诗人以扇驱暑,乘舟赏月,细品文字之美,沉浸于烟波浩渺之中。岸边绿草如茵,更添了几分生机与诗意。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寄题钱申仲漆堂隐居四首(其四)通慧亭
宋·孙觌
硗硗锡为骨,瘦脊盘九龙。中涵千斛乳,连络万窍通。漆堂枕其股,飘饮乃不供。诗翁亏天巧,妙契卓锡工。青林破苍玉,碧井卧白虹。他年一杯酒,配食桑苧翁。
归去来·请老后作
清·陈匪石
衰鬓欹冠慵整。残梦春婆醒。松菊相依来时径。看云起,四边静。杯底香醪冷。余情寄、琴音诗兴。驹光过隙宫槐影。风和雨,几回听。
张宗苍秋山行旅
清·爱新觉罗·弘历
行路何须叹苦辛,满山红叶绝胜春。静观一笑两间者,若个而非逆旅人。
虞美人·三首(其一)
宋·秦观
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次和
明·李天培
凌霄一塔海天浮,景耀清波彻古州。帝子临风兴佛教,仙人燃火到书楼。每惊笔阵摇山岳,几度龙光射斗牛。曾道开元元末出,汀洲好谶为谁留。
刘景阳东斋
唐·贾岛
松阴连竹影,中有芜苔井。清风此地多,白日空自永。景阳公干孙,诗句得真景。劝我不须归,月出东斋静。
红锦带花
宋·杨万里
天女风梭织露机,碧丝地上茜栾枝。何曾系住春归脚,只解萦长客恨眉。节节生花花点点,茸茸晒日日迟迟。后园初夏无题目,小树微芳也得诗。
杜湖
清·姚燮
策蹇循湖堤,湖流怒排歙。一角去东南,势陡破山入。山脊黝以虚,夕日照未及。林烟滃在岸,荡作云气湿。其上大茗峰,诘曲了层级。飞霞界不断,行人树顶出。元象周六虚,真构无伪袭。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