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秋天写景
山水写景
情感表达
季节怀节
赞美山水
写山写景
抒情
哲理
秋节

译文

对着月亮最好是在秋天,这句话确实不容易被忽视。
时光已经过去三分之二,像流水一样迅速地逝去。
我有过安卧的志向,而今月光依旧,岁月如昔。
这样的境界和这样的时光,实在是难以获得的。
虽然尚未满月如尖角之形,但已高悬半空如半月之状。
月光是摸不着的,它的峭壁之冷谁能逼迫呢?
山静时鹤声悠扬,风定后泉水倒影明亮如白。
松竹不改其节,它们的颜色在月光下也是银白与碧绿交织。
领悟到无色之境的妙处,怎能再让心神受到驱使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秋夜月下所感受到的独特氛围与心境。开篇“对月最宜秋,此言良不易”点明了秋夜赏月的绝佳时机,引出下文对月光流转、时光飞逝的感慨。接着,“已去三之二,流光迅过隙”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时间流逝之快,如同流水般一去不返。“云卧有夙志,月宿乃今昔”两句,将人比作云,将月比作宿,暗示了人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与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时光的珍惜。接下来,“是境复是时,诚哉不易获”强调了眼前美景与时刻的难得与珍贵。“纵未满尖角,已自悬半璧”描绘了月亮虽未完全升起,但其光芒已经照亮了夜空,给人以希望与安慰。接着,“清光不可扪,峭冷谁能迫”则通过触觉和感觉的对比,表现了月光的纯净与寒冷,以及它难以触及的神秘感。“山静鹤声畅,风定泉影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山间静谧,鹤鸣悠扬,泉水在静风中映出洁白的倒影,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静美。最后,“松竹无改节,亦复银云碧”以松竹的坚韧不屈,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与月光的银白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诗歌中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同李伯承比部夜过况吉夫膳部得真字
明·宗臣
陌上鸣珂散紫宸,相逢意气转相亲。清尊细菊堪销夜,走马传书易隔旬。九月衣裳同在客,千江烽燧远愁人。凭君莫洒忧时泪,无数秋风白发新。
题礼部郎中安公山行诗卷
明·胡奎
安使君,来自蓬莱东,手持绛节凌天风。水晶宫中好山色,七十二弁青芙蓉。树阴暂繫青骢马,行部咨询到山野。倾筐紫蕨小儿拳,出网白鱼鲜可鲊。浮玉山前一叶舟,黄帽隔溪歌棹讴。天上神.....
秋夜
明·邵宝
青天一片月,万古中秋期。我生自能视,六十一遇之。孩童不足论,弱冠始有知。有酒不能饮,而况能吟诗。天道有阴晴,世途多别离。高思华峰顶,旷忆沧江湄。幽居未成往,对影空嗟而。今.....
哨遍·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既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读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宋·苏轼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余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
游王母宫四首(其四)
明·杨巍
曼倩空为洞冥记,四山半属野人家。长生自古谁能得,惟有苍松管岁华。
次韵表弟蒋煜及门生翁敏见赠喜予归田之作四首(其四)
明·祝允明
高眠不怕唤当关,一月华胥游未还。意在可兼无可处,身居材与不材间。琼敷玉藻六七子,金雀雅头十二鬟。愧有金陵无李白,栖霞即是虎丘山。
白若遇水以小舟从石门渡势危甚因书数语示图南文卿时八月二日也
宋·王十朋
归途阻秋潦,溪涨不可涉。迂从石门渡,未见心已怯。壮哉龙伯宫,幽据雁山胁。岩如峙城壁,南北本相接。众流欲朝宗,天为开岌嶪。泓澄潭百尺,臲卼舟一叶。吾生何自轻,内顾无可挟。所.....
秋暮述怀
明·皇甫汸
坐使秋华歇,行歌思不穷。鬒发看从变,缁尘笑屡蒙。兴来言采社,迹往类飘蓬。薄禄何须恋,微官亦未工。时方妒贾谊,俗或诮扬雄。解佩江堪涉,乘查路讵通。矢心同丧马,结意向冥鸿。用.....